發布時間:2023/12/3 11:45
低碳時代來臨,水泥雙雄積極布局低碳水泥市場。亞泥作為台灣最早的推廣者,低碳水泥去年銷售量已較2021年成長5倍,台泥未來則放眼歐洲市場。業者認為,低碳水泥能不能出現爆發性成長,關鍵就在貨物稅能否調整至合理價格。
水泥業因為製程因素,向來被列為高碳排產業。亞泥花蓮廠首席副廠長陳志賢坦言,生產水泥的過程中,主要碳排來源包括石灰石煅燒製程、煤炭燃燒及間接電力,占比分別約60%、35%及5%,因此要進行溫室氣體減量,需要投入很大心力。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歐盟10月初針對進口產品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此機制初期只適用於水泥、鋼鐵、鋁、肥料、電力和氫能產業。若溫室氣體排放超標就需要額外繳交碳關稅,使減碳成為水泥業維持競爭力的關鍵。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曾說,不懂得碳的公司,未來是無法生存的,「低碳絕對是國際化市場」。
台泥今年10月推出全新Total Climate系列低碳水泥,其中,卜特蘭石灰石水泥減碳15.4%,卜特蘭石灰石水泥混凝土則以50%綠色配比產製,且可與傳統混凝土藥劑完全相容,可使用於一般建築及工程中。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泥過去以中國市場為水泥本業主要動能,現在則將目光放到海外其他市場,目標2024年兩岸水泥占總營收比例要低於5成;台泥11月底宣布擴大對土耳其OYAK、葡萄牙Cimpor水泥合資公司的投資,持股將分別從40%提高到60%、40%到100%,放眼未來歐洲、土耳其對低碳水泥的需求。
投資土、葡兩國對台泥來說,不僅沒有負債,甚至可帶動成長。總經理程耀輝指出,若假設台泥在今年9月底已對土、葡兩家水泥合資公司具控制性持股,則可推估其投資效益,包括合併營收可望增加近新台幣380億元,總營收攀升至近1190億元,低碳水泥占比也將從28%提高到51%。
但談到台灣最早開始推動低碳水泥產品的業者,則非亞泥莫屬;亞泥2011年以台灣作為主要市場,推廣銷售較一般水泥減碳17.3%的低碳墁砌水泥,2022年銷售量約7871噸,較2021年成長5倍以上。
然而,低碳水泥能否成為水泥業者下一步帶動營收成長的主要動能,關鍵還是在貨物稅。
水泥貨物稅從1946年開始徵收,根據貨物稅條例,不同種類的水泥產品,會依據其產品特性,被徵收每噸最高600元的稅額。一般水泥被歸類在卜特蘭一型水泥,貨物稅為每噸320元,低碳水泥因為添加了其他成分,以替代熟料,因此被歸類為代水泥及其他水泥,稅額為每噸440元。
水泥業者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指出,政府當前力促企業減碳,但低碳水泥卻因法規還沒接軌趨勢,反而被歸類在高稅額範圍,導致推廣窒礙難行,主因不外乎就是成本考量,現在根本是「賣多少賠多少」。
提及低碳水泥未來的銷售成長目標,亞泥回應,如果政府縮小低碳水泥和一般水泥的貨物稅差距,那旗下低碳水泥的銷量就可望有爆炸性成長。
針對低碳水泥貨物稅問題,張安平也在近日召開的法人說明會中表示,由於低碳水泥營運成本會比傳統水泥更有競爭力,未來一旦低碳水泥的貨物稅調整到合理的標準,後市發展會「相當地快」。
(中央社)
目標價上調至535元!「伺服器機殼黑馬」業績創新高 股價僅3個月暴漲181%
星際之門大單恐飛了!投信再重押2億狂掃鴻海 這檔明掛牌猛敲1.5萬張...已連12買
台灣關稅還有戲?川普再放話:開放市場就讓步 點名日本砸5500億美元換「15%稅率」
長老不寵了!八大官股狂殺「月漲破25%的它」2萬張 外資心頭愛「這2檔」也不放過
三聯集團徐少東吸金22億元!逃亡路線曝光 4人助逃亡遭羈押
表態了!蔡英文晚間突發文:7/26會投票感謝公民團體
不演了開始殺?外資上調「這檔」目標價480元…三大法人全買超卻登弱勢股王 網哀:又破線啦
Q2虧33億探8季新低!三大法人狠丟「這檔」上萬張 變臉狂砍神達31億...網嘆:屬實一日行情
是迴光返照?才澄清關廠傳聞...三大法人瘋掃這「面板大廠」3.7萬張 股民仍怨喊:把股東當韭菜
汐止夫妻遭投資詐騙!開庭審理前雙亡 住處信箱塞滿催繳信件
目標價最低只剩10.5元!外資急清這「代工大廠」1.2萬張 股價翻黑跌破月線
台灣半導體關稅課多少?投信揮刀大砍這5檔電子股 晶圓代工二哥連賣15日最慘烈
周台英足球教練證遭註銷 簡奇陞強調「非訴求」:不要搞得像是我要逼死教練
賓士、BMW都遭殃?川普為降美國藥價 放話對歐洲祭「狠招」
小兒助力填息夢!外資瘋搶「漲停這檔」秀填息…網笑:是挖到石油了嗎 再敲「它」1.8萬張
0056吸金百億! 外資認錯砸3億補貨近9000張 最寵是「這檔」上市至今幾乎天天買
百億採購案遭疑勾結國防部撤案獨董請辭 黃國昌:豈是斷尾求生能了事?
逾3萬人排隊瘋搶!「這機器人」爆4.6萬張大量攻漲停 換機潮助力未來業績
台師大「抽血換學分」案持續延燒 檢調約談4名受測學生釐清疑點
目標價調降至13.3元!「晶圓代工大廠」單季虧損達33億 Q3接單不如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