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政治讀新術_林楚茵_每周一
林楚茵 郭昱晴 簡舒培 林亮君【政治讀新術】完整版20240513

少年犯受保障連換名字、地點都不用!前主播嘆「媒體不敢報的真相」:暴力久了會是一種習慣

發布時間:2023/12/29 10:33

實習記者吳冠潔/台北報導

新北市一名國三生日前遭隔壁班同學割頸身亡,案件引發社會輿論。前主播蕭彤雯昨(28)日晚間有感而發,藉著韓劇《少年法庭》中的案例,加上自身在新聞媒體工作時面臨相關新聞的經驗,寫下對此事件的個人看法。她說,由於少年犯受《兒少法》保護,少年犯甚至「連換名字換地點都不用」,未來是否有可能改過向善很難說。蕭彤雯感嘆:「事情久了都會是一種習慣,暴力絕對也是」。

前主播蕭彤雯昨(28)日晚間有感而發,在臉書寫下對國中生割喉事件的個人看法。(圖/蕭彤雯 FB)
前主播蕭彤雯昨(28)日晚間有感而發,在臉書寫下對國中生割頸事件的個人看法。(圖/蕭彤雯 FB)

《少年法庭》劇情大多改編自真實案例,劇中飾演法官的女主角的兒子被兩名投擲磚塊嬉戲的少年所殺,讓她非常痛恨少年犯。這段劇情改編自南韓的真實案件,蕭彤雯昨在臉書發文,談到近期國三生遭同學割頸身亡案例時,特別引用這段劇情指出,該案最後的結果是「2名少年犯中,一名9歲男童因屬幼童不起訴,另一名11歲男童則被判保護管束處分」,但之後兩名少年成為國高中生後,卻變本加厲的傷害更多人,沒有悔改之心。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少年法庭》劇情大多改編自真實案例,劇中飾演法官的女主角的兒子就是被少年犯所殺害。(圖/蕭彤雯 FB)
《少年法庭》劇情大多改編自真實案例,劇中飾演法官的女主角的兒子就是被少年犯所殺害。(圖/蕭彤雯 FB)

蕭彤雯接著感嘆,在真實生活中因為受到法律保護,這些犯罪的小孩不會留下前科,甚至連姓名也不會被公布。她也提及,新聞媒體工作者同樣受到《兒少法》管控,「揭露與兒少相關事件的資訊,都會被重罰」。

以自己以前擔任主播的經驗,蕭彤雯透露,這類的新聞的報導原則是「必須抹去所有足以辨識出受害者是誰的相關資訊,所以加害者絕對不會、也不能被辨識出是誰」。她無奈表示,明明是應該要切好幾個角度去討論的新聞,礙於現實考量只能簡單處理。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於此次割頸案的加害者與受害者都是未成年,法院因此要求下架網路上的相關肉搜資訊。蕭彤雯指出,重點應該放在「能用什麼方式,讓加害者知道他們真的錯了?」如果在少年法和兒少法等法律保護下,事發後加害者的想法如果是「下次要小心一點、不要被逮到」,少年犯甚至「連換名字換地點都不用」,未來是否有可能改過向善都很難說。

「事情久了都會是一種習慣。暴力絕對也是。」蕭彤雯在文末這樣說道,她同時引述《少年法庭》劇中台詞:「等審判結束,萬一他們瞧不起法律,覺得法律很可笑,到時我們該怎麼辦?萬一他們長大後變本加厲,導致更多受害者,到時誰要負責?」蕭彤雯認為,少年法到底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才能發揮重要作用,仍值得反思。
 

割頸 主播 蕭彤雯 臉書 有感而發 暴力 兒少法 韓劇 少年法庭 法律 保護 悔改 國中 乾哥 乾妹 新北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