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週二12~週四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能登半島強震1】護士戴手套清理排泄物 避難所缺水靠簡易廁所維持整潔和尊嚴

發布時間:2024/1/10 07:32

輪島市門前町的避難所因物資難以送達,只能靠民間及個人運送 。
輪島市門前町的避難所因物資難以送達,只能靠民間及個人運送 。

圖文/鏡週刊

截稿前,地震已造成168人死亡,323人失蹤,災情遠比第一時間人們以為的更加慘重。我們在地震隔日抵達小松機場,花了3天才從南端的金澤前進到災情最慘重的輪島與珠洲市。那是來來回回加起來約1,400公里的路程,我們在斷路和裂縫中顛簸前行,兩旁是積雪與土石流崩塌。

但環境愈是嚴峻,愈能看見日本人應對災難的憂患準備,從紮實的學校教育到不流於形式的救災避難,他們始終不忘教訓,試圖在災難中建立更好的秩序,守護身而為人的尊嚴。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路況有點像921地震,震後一天到晚土石流,一旦發生土石流,就需要交通管制。」晚間7點57分,我們超過導航原定時間二倍,還塞在前往日本能登半島北邊珠洲市的路上,一位同伴如此說道。

彼時,我們從金澤補充救災物資北上已過6小時,距離目的地仍有42公里,眼見長長的車陣,除了自衛隊、警消與救護車隊呼嘯而過時,雙向車輛靠邊讓路,其他時間,幾乎沒有移動的跡象。我們打開車窗,零下2度的冷空氣撲面而來,長長的車陣,聽不到喇叭聲,或是煩躁喧鬧聲,一片寧靜肅穆。抬頭,炫目的冬季星空彷彿就要落下。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鏡週刊》採訪團隊第一線見證大自然帶來毀滅性的震撼,也看見人們面對災害的堅毅。
《鏡週刊》採訪團隊第一線見證大自然帶來毀滅性的震撼,也看見人們面對災害的堅毅。

尊重鼓勵 今天也要拿出精神

日本能登半島地震後隔天一早,我們抵達小松機場,在當地居民與北陸媒體中心的協助下,從能登半島南端的金澤出發,陸續抵達中部的七尾市、志賀町、能登町、穴水町,並在第3天,深入北部災情最慘重的輪島市與珠洲市。

珠洲市的物資集合中心,自衛隊正協助將水等物資送至災民手中。
珠洲市的物資集合中心,自衛隊正協助將水等物資送至災民手中。

2024年開年,日本很不平靜。能登半島發生規模7.6的地震,已造成168人死亡,323人失蹤,是2016年熊本地震以來日本最致命的地震,而在地震中建築物倒塌等造成的直接死亡人數,更超過熊本地震,也是自1995年阪神大地震以來第3多,石川縣知事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全縣10萬人撤離。我們要前往的珠洲市,6千戶家庭有9成房屋在地震中全毀或近乎全毀,水和食物等救援物資十分短缺。美麗的星空下,是支離破碎的車道,斷斷續續的網路訊號。

經歷大地震與隨後的海嘯,珠洲市滿目瘡痍,救災人員持手電筒沿屋搜索。
經歷大地震與隨後的海嘯,珠洲市滿目瘡痍,救災人員持手電筒沿屋搜索。

深入災區的第3天深夜,我們終於抵達珠洲,靠睡袋度過一夜後,隔日一早8點,在珠洲市的衛生醫療福利協調總部,看到來自日本各地的救援組織,正召開定期會議。會後,據與會人士轉述,當地政府代表向大家說明災區最新狀況後,語重心長說:「每個來避難所的人,都試圖自立自強,找出大家共生共榮的方法,他們已經很受挫,希望新來的專業人士,可以尊重他們形成的共識,尊重他們的自立自強,用鼓勵的態度,輔助他們…」那位政府代表強忍哽咽,向大家鞠躬說:「請大家也不要忘記帶上笑容,今天也要拿出精神。大家加油。現在,解散。」

截至災後第7日,石川縣已開設404個避難所,暫時安置約2.8萬人,缺水是災區最大的問題。在承諾遵循拍攝與採訪原則的情況下,我們到珠洲市內位於高處的石川縣飯田高中,了解避難所的現況。衛生間與放置垃圾的地方,整潔無異味。

克服缺水 大家努力互助協調

日本NGO組織和平之風(Peace Winds Japan)的工作人員說,他們剛到的時候,因為缺水,洗手間累積大量的排穢物,災民沒有餘力清掃,一位護理師戴上手套,花了好幾個小時,才將環境衛生整理乾淨,並協助居民學習簡易廁所的使用方式。所謂的簡易廁所,包含汙物袋與凝固劑,以女生來說,要上廁所時,只要將凝固劑放入像大型垃圾袋的汙物袋,套上西式馬桶座,就可以正常如廁,之後只要將汙物袋綁緊一併丟棄處理。而如果沒有簡易廁所,替代方案則是可被生物分解的大型塑膠袋與貓砂。

遭逢如此大難,珠洲市內一處避難所,簡易廁所依然維持得如此乾淨。
遭逢如此大難,珠洲市內一處避難所,簡易廁所依然維持得如此乾淨。

和平之風在災害發生的第一時間,就派遣一支由醫護、救援人員和救災犬組成的緊急支援團隊,到災區搶救,災害發生124小時後,他們仍在現場搶救一位90歲以上的女性,不放棄任何希望。

在最困難的時刻,日本人仍希望維持人的尊嚴。位於七尾市的和倉小學避難所,也同樣面臨缺水的窘境。該避難所因為離溫泉旅館近,當日一度湧入1千400多人,我們在災後24小時內抵達,擔任志工的居民多胡正人說,他們上廁所,只能在操場做簡易掩埋,非常不方便,「但最感動的也是因為缺水,看到大家願意努力相互協調。」

能登半島正值大寒,多胡正人所在的和倉小學避難所,因臨近溫泉旅館,收到許多民間捐助的棉被,民眾安靜地聚集在籃球館休息。
能登半島正值大寒,多胡正人所在的和倉小學避難所,因臨近溫泉旅館,收到許多民間捐助的棉被,民眾安靜地聚集在籃球館休息。

地震發生時,多胡正人和太太、5個小孩在家中,感受到嚴重搖晃,「像雲霄飛車一樣,站都站不穩。」他立即帶家人往山坡上的和倉小學避難,除了他們家第一時間抵達,大多居民也是如此。多胡正人解釋,日本是地震發生頻繁的國家,任何縣市城鎮,都有指定災難發生的避難所,由公所或市府在搬家時通知,「311東日本大地震後,這幾年防災意識更有所提升,大家都知道災難發生時,應該怎麼逃難,聯絡系統的速度也加快。」他願意接受台灣媒體採訪,除了感謝台灣媒體願意在發生地震隔天就來到現場,聆聽在地居民的心聲,也希望通過媒體報導的力量,讓台灣讀者能想像,發生災難的第一時間會是什麼樣的狀況。

更多鏡週刊報導
【全文】可畏的天災 可敬的人 日本能登半島災區紀實
【能登半島強震2】日本人從小教育防災意識 每個人知道災難發生後要做什麼
【能登半島強震3】NHK女主播疾呼民眾立刻避難 日本重視外籍人士即時接收災害訊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