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7/31 11:50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預估,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意即65歲以上人口將佔總人口20%以上,輪椅、拐杖、斜坡板等輔具需求也隨之大幅提升。輔具業者許朝富表示,現今大眾對輔具的認知普遍薄弱,九成以上需要的人不曉得自己需要。因此以「體驗行銷」的方式,讓使用者先租用輔具,了解自身需求後再決定是否購買。如此一來,不僅提升輔具與生活的近用性,也預防民眾陷入危險及生活不便的情況。
同時是台灣醫療器材門市發展協會理事長與行無礙聯盟秘書長的許朝富先生,自身也是一名身障者,更能理解身障者的實際需求,對於輔具使用需求也有獨特且敏銳的洞察力。憑藉著個人的親身經驗,他從2004年加入「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如今擔任協會秘書長,持續積極推廣身障福利活動。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6年,許朝富投入輔具產業,專門引進國際優質生活輔具,幫助許多高齡及行動不便者。從身障福利的推者到輔具代理商的總經理,許朝富的初衷不變,他在採訪中表示:「因為想要幫助更多行動不便的人」。無論是一般民眾還是身障者,只要行動受阻的都是他想服務的對象。他解釋,台灣許多老舊公寓礙於環境阻礙,導致年長者及身障者無法安全地上下樓,這時在爬梯機專人到府操作,以及串接無障礙交通接駁的輔助下,不僅能夠幫助他們破除移動障礙,也大幅增加行動不便者踏出門的動機。
根據國發會預估,台灣在2025年預估將成為「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恐突破總人口的20%,長照輔具需求勢必跟著提升。不過在許朝富多年來的經驗中,他卻發現九成以上需要輔具的民眾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甚至不曉得有這樣的輔具,能讓生活大幅改善。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除了希望大眾能對輔具更加認識外,許朝富也率先推動業界輔具「先租轉購」的方式,讓民眾能在購買前先評估輔具是否合乎需求、能夠改善生活品質,成為短期行動不便者及身障族群的一大福音。許朝富分享自己在歐洲旅遊時,只要一本護照、無論國籍都能輕鬆租借到各式輔具;比起當時的台灣方便許多,因此才萌生先租轉購的想法,讓高齡長者及身障者的行動更加便利,目前全國有超過十縣市,上百個服務門市提供長照輔具租賃,還可甲租乙還。
此外,許朝富提到,少數輔具商家會提供未定期保修的二手輔具讓民眾租借使用,卻忽略了輔具品質。若輪椅、手杖、助行器、電動代步車等行動輔具狀態不佳,恐有安全上的疑慮,呼籲民眾在租用二手輔具時要格外留心。他表示,合格的輔具商會從民眾挑好合適的輔具到後續的販售、安裝、保養都有全方位的照護,改善行動不便者的生活,這才是一個優質的輔具商應該有的服務,也是他在輔具行業裡一直引以圭臬的堅持。
許朝富總經理所引領的輔具生活館致力讓輔具融入生活,除了引進高品質、高性能的行動輔具產品來滿足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外,也持續在市場推廣和用戶教育方面投入大量資源,如舉辦各式輔具使用講座;與醫療機構、養護中心和社會福利組織合作;提供公共場所無障礙替代改善服務等,都能有效提升大眾對輔具的認識和接受度,打造沒有障礙的社會。
【延伸閱讀】
失智者推出「2024珍愛記憶月曆」 友善失智月曆輔具不僅自助也助人!
「輔具體驗營」助患者輔具使用無障礙 不再行動不便受限家中無法出門
今日除息!這「金融股」股價開高衝後慘翻黑 自營商大手拋售破億元
向太豪砸買下台北4塊地送媳婦!只因想蓋動物園花園 霸氣喊:想要就我就買
台商在台北101旁遭黑幫擄走 明仁會開直播「切手指」勒贖400萬
台股回神反彈逾300點!投信卻大砍5檔電子股 這檔英特爾夥伴砍出近4000張
千金股再迎新兵?這「半導體概念股」上市案過關 今股價勁揚收1,720元
撐不住了?「這檔」受美關稅衝擊股價崩跌…連拉2根跌停登弱勢股王 網哀:還在破底
才剛被大摩點名!「這2檔老AI」慘遭三大法人連殺8天…股價迎血崩 網哀:被提款去鴻海了
鴻海帶頭衝鋒!三大法人敲進破2萬張 這檔加速車用市場布局狂掃4.6萬張
訂單看到2026年!投信猛敲這檔輝達供應鏈近2000張 「補助換股」鴻海遭錯殺...再砸近3億元撿貨
目標價下調153元!這「電子大廠」Q2業績亮眼 卻遭外資提款逾10億元
高雄BMW少年深夜炸街惹怒命理師 父出言護航「又沒殺人」眾怒討要道歉
博愛座成為時代的眼淚 優先席做了什麼改變?
面板股強勢回神!外資連10猛買「這檔」逾5.4億元 FOPLP出貨助股價爆量彈升
桌球甜心鄭先知肇事奪命 650萬和解換緩刑2年
降低關稅衝擊拯救工具機產業!《企併法》修正案拍板 5年內有望成立15家產業控股公司
泡漫畫店6天!製毒師猝死陳屍包廂 2年前落網遭判刑10年
權值股熱翻天!台積電、鴻海成交額雙霸榜 這檔「無人機股」爆量逾95億也點火
獨/國北教大體育系傳集體霸凌案 當事學生曝內幕:問題在學校
不是表決多數就贏!賴清德這次說對了 白催票:別讓20%反核決定電價
Q2毛利率創掛牌新高!「這檔」Q4量產拚營運 美、中、台布局加速下半年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