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補版健身房(WEEE Fitness)_250425-250524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補版健身房(WEEE Fitness)_250425-250524

和平天橋橋墩影響視距造成死角 當地民眾要求拆除「該做的事情不該沈默」

發布時間:2024/11/6 10:21

記者陳正敬/綜合報導

北市府規畫拆和平新生天橋,公民團體發起守護行動。台北市長蔣萬安昨(5)日在市政會議上再次強調市府立場,也就是說和平天橋即將拆除。交通局表示,除了使用率低以及建築老化兩個理由以外,天橋樓梯及墩柱影響轉彎視距,拆除後可降低右轉事故。

和平新生天橋(圖/交通局提供)
和平新生天橋(圖/交通局提供)

交通局指出,台北市已邁入超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及輪椅族愈來越多,為提供行人優質無障礙通行環境,該天橋啟用迄今逾40 年,已屬結構老舊的公共設施物,且對市容天際線景觀有阻礙,經整體考量評估,將進行拆除。多已在天橋下的平面道路劃設行人穿越線,以致天橋的使用率大幅降低。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交通局資料顯示,主要是因天橋樓梯及墩柱影響轉彎視距,右轉車無法清楚看見轉角行人或自行車;另行穿線銜接人行道行人動線亦受限橋墩及樓梯,導致行人辨識車輛之視野亦有安全隱憂,行人及車輛彼此較難被看見。拆除後可降低右轉事故,以信義基隆路口為例,拆除天橋一年後,右轉車交通事故由11件減少為4件,減少6成以上,且拆橋後路口轉角淨空也有助於景觀。該天橋啟用迄今逾40年,已屬結構老舊的公共設施物,且對市容天際線景觀有阻礙,經市府整體考量評估,才決定將進行拆除。

而拆橋後,交通局將以安全的行人保護配套設計,引進最新人本路口設計進行道路改造,除了路口轉角處全面淨空,不會影響右轉車行車視線外,另外道路行穿線也會退縮,同時增設庇護島,在路口轉角處也增設欄杆,並針對行人早開時向措施,讓車輛駕駛人更能注意到行人,保障行人安全。為維護通行安全與行車順暢,及避免部分工程二次施工,交工處配合新工處天橋施工期程併同調整號誌位置、增設庇護島及行穿線退縮工程,以利行人及行車安全。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了解,該路口在2017年的時候,因為死角問題從和平東路要右轉新生南路,有一個砂石車發生了死亡車禍。當地民眾表示,這個路口也常常發生死亡車禍,很多的時候都是因為死角的問題「像我自己有時候開車,從新生南路要右轉和平東路,在區公所那裡就可以發現到說,其實真的那個死角很大。」和平東路這個路口,疫情之後小車禍不斷,那疫情前 可以看到重大死亡車禍都是在這個路口,而且都是因為死角的關係。因為這附近老人家也很多,很多都是坐輪椅的,那個天橋對他們來講其實真的上不去。

而蔣萬安堅持要拆除天橋,一名民眾表示,「很支持蔣市長他願意這麼有勇氣的去對抗這麼大的一個反對的聲浪,其實這個勇氣我蠻敬佩的。」大家如果都沉默的話,一件該做的事情不應該就這樣子沉默下來,就沒有辦法進行。也很支持現在目前的市府團隊,他們願意力抗這件抗議的聲浪,但是大部分的居民、這附近的住戶,其實大家都會希望把它拆除掉。

蔣萬安在市政會議上強調,但是隨著時代變遷、觀念的進步,人本交通已經是當今的主流觀念,除了增加行人步行的空間,前提是要行人回到路上來行走,所以在力推人本交通的同時,不應該與時代的背景背道而馳「當初黃大洲市長如果沒有拆除中華商場,哪裡會有今天的中華路以及熱鬧的西門町,我們都會支持新工處以及交通局,做該做的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