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待轉區變「待撞區」?要求北市府改善卻越改越危險 藍議員:交通設計應以安全優先

發布時間:2024/12/18 12:36

記者陳正敬/台北報導

新生北路二段與民權東路二段交叉口是臺北市交通的重要路段,但原有的交通設計卻存在安全隱患。國民黨台北市議員陳炳甫上個月辦理會勘要求改善,不料市府卻越改越糟,還造成視障人士的危險。陳炳甫認為,交通設計應以市民的安全與便利為優先,尤其針對行人及弱勢族群,路口設計應更加謹慎小心。

民權東路二段與新生北路二段口待轉區(圖/陳炳甫辦公室提供)
民權東路二段與新生北路二段口待轉區(圖/陳炳甫辦公室提供)

陳炳甫指出,原本該路段的機車待轉區竟然完全設置於行人穿越線範圍內,導致機車進入待轉區時,無法避開行人動線,容易發生機車與行人衝突,增加交通事故風險。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炳甫表示,這樣的設計不但讓行人與機車騎士感到困擾,也非常危險,因此在上個月辦理會勘,要求市府改善。然而,調整過後的待轉區,仍有一半在行穿線範圍內;更離譜的是,新劃設的「導盲行穿線」在馬路的對側竟然有不平整高低差,旁邊還有護欄擋著,這跟一般行穿線是順接著無障礙坡道完全不同,對視障人士來說,根本就是「行人陷阱」,非常可能發生意外。

陳炳甫表示,這種如拉鍊般的斑馬線,是為引導視障者通行。然而,行穿線邊緣的高低差及旁邊的護欄,卻可能造成視障朋友行進中的絆腳石。交通設計應以市民的安全與便利為優先,尤其針對行人及弱勢族群,路口設計應更加謹慎小心。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