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台灣教育下「菁英養成的缺陷」?柯文哲涉貪遭羈押禁見 學者曝:迷失於虛無主義的荒原

發布時間:2025/1/3 19:11

記者林兪彤/綜合報導

前民眾黨主席、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涉京華城收賄案、政治獻金案遭起訴,更於元旦宣布辭去民眾黨主席職務,讓許多支持者心碎不已。對此,成大電機系教授李忠憲則感嘆,柯文哲或許是台灣教育制度的一面鏡子,映照出「菁英養成的深刻缺陷」,成績優秀的學生若無中心思想與社會責任,最終只會迷失於虛無主義的荒原。

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涉京華城收賄案、政治獻金案遭起訴,更於元旦宣布辭去民眾黨主席職務。(圖/柯文哲臉書)

柯文哲因涉京華城等蔽案陷入官司,兩度交保卻又因北檢抗告,於昨(2)日裁定柯文哲等4名被告全部羈押禁見,消息一出,亦有不少小草(民眾黨支持者)聚集北所替柯文哲聲援。對此,成大電機系教授李忠憲今日則於臉書發文,以「柯文哲的崛起與沒落」為題,指出柯文哲或許是台灣教育制度的一面鏡子,映照出「菁英養成的深刻缺陷」。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忠憲指出,柯文哲是個很特別的例子,重考三次才能如願念台大醫學系,成為台大醫學系的教授,充滿自信,但可能隱約又覺得自己比不上同學。而若原生家庭對孩子有極高的期望,不容許「失敗」的存在,這樣的壓力可能讓柯文哲形成一種對成功的極端渴望,進而忽視手段的正當性。

「柯文哲呈現出來的那種高學歷,但欠缺法治精神和社會責任感,這是成長在專制體制、黨國教育和威權家庭三合一之下的產品」,李忠憲補充,柯文哲被羈押四個月之後,先是交保三千萬,追加四千萬,最後還是再關起來,「如果乖乖地待在家裡甘於寂寞,理論上不應該今天凌晨一點還要承受牢獄之災。」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忠憲補充,若一個人從小在一個強調服從權威、壓抑個人意志的家庭長大,「可能會讓他對極端權威(如毛澤東式的獨裁)產生某種程度的認同或崇拜。他可能將專制視為有效的管理方式,而忽略其對個人自由與社會公義的破壞。」

文末,李忠憲也感嘆表示,尼采批評教育機構培養的只是「徒有其表的實用人」,正是對這種現象的尖銳註解。柯文哲的崛起,或許只是台灣教育制度的一面鏡子,映照出「菁英」養成的深刻缺陷。如果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塑造真正關心生命與社會的靈魂,那麼柯文哲的崛起與沒落正提醒我們:成績優秀的學生若無中心思想與社會責任,最終只會迷失於虛無主義的荒原。」

◎《FTNN新聞網》提醒您:未經判決確定者,應推定為無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