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9 05:28
圖、文/鏡週刊
市調機構Research Nester預估,全球外骨骼市場2023年約12.4億美元,2036年則將成長至210億美元(約新台幣6千8百億元),這讓專家直言,外骨骼發展這麼久,終於迎來應用大爆發契機。
本刊調查,外骨骼除了在登山褲導入應用;門檻最高的軍用外骨骼領域,向來為歐美國家寡占,但為了打造國家數位作戰自主能力,中科院也成功攜手台廠自行研發兩款外骨骼動力服。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了解,軍用外骨骼系統為一直是先進國家強力研究的新興科技,而國防部軍備局早自2020年起,就編列預算投入各式軍用動力外骨骼的研發,最新一項專案就啟動1.37億元的外骨骼系統開發,也大幅從過往的下肢型,衍生成到全身型外骨骼。
「全球兵源減少,加上資通電技術發展,未來的軍人樣貌,可能是身穿外骨骼,旁邊有無人載具協同作戰、戴著可監控生理狀況的數位頭盔,這將是數位化士兵和傳統士兵的最大差別。」中科院飛彈火箭所副所長任國光向本刊大膽預言。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事實上,外骨骼的市場就是從軍用慢慢擴大到醫療、工業與消費,但任國光強調,與醫療用的外骨骼目的大不相同,「數位戰士需要能夠迅速發現敵人,並讓上級瞭解及掌握戰場態勢。」,也因此,軍人穿上去的外骨骼,除了提供更多力量與耐力,還要透過演算模擬作戰的動作,「因為完全無法事先動作,在設計上更著重人機協同與精密預測的靈敏度。」他說。
中科院此次配合一共開發兩款軍用外骨骼,一款為增加戰士能力的荷重型,另外一個就是可提高即戰力的野戰型外骨骼,採訪當天,兩名軍人分別各自穿戴為本刊示範,其中的野戰型外骨骼服,不但僅有10公斤不到的重量,舉凡跳、跨、跑、走,機械跟著膝關節的改變相當順暢。
談及國內為何需要有自主開發外骨骼的能力?任國光表示,這項技術包括骨骼結構、控制、續航儲能及人機整合等關鍵核心,其中,與控制相關的馬達,牽涉到減速、扭力與角度的調整,歐美等國都不輕易釋出,加上歐美的形體不見得適合台灣,即使外購也不一定適合本國軍人,都是台灣必須自主打造的原因。
為了讓整個外骨骼精密且更輕盈,中科院導入之前無人機機翼的複合材料,移植飛彈所內電腦MBC(Missile Born Computer)架構發展控制器,同時找上國內的仲精機、星泰國際、璿星國際、中華航太、富伯生醫、台灣大學、交通大學、台灣科技大學、中原大學等研發團隊共同研製,連電池也以磷酸鋰鐵為主要材料,開發出如彈夾般地尺寸,「接下來也考慮使用工研院開發的類固態電池,讓續航力與安全兼顧。」任國光透露。
「歐美軍用外骨骼除了身形與亞洲不見得相符,還有適應的環境跟亞洲也不見得一樣。」中科院飛彈火箭所所長吳典黻補充,像是台灣多雨又潮濕,但歐美戰場可能乾燥還會有沙漠,讓中科院更加確定台灣須要有自己的軍用外骨骼開發能力。
目前這兩款軍用外骨骼也需要實際場域的測評,而任國光信心認為,即使海外市場相當客製,不代表沒有出海機會,「就我觀察,軍用外骨骼雖然在歐美已有一段時間,但數位戰士的概念才起步,大家都還在嘗試科技作戰的起跑點。最後,他點出東南亞將是台灣最有機會滲透的軍用外骨骼市場。
台幣盤中衝破30.1元 專家認為:這波新台幣升值已經結束
國家隊收成「這檔」金控摘2.3億元 二哥、華航也失血
美股開盤四大指數皆墨!道瓊大跌129點 輝達、台積電ADR重挫逾1%
漲聲響起來!自營商撒幣狂敲「它們」入袋...網:先上車等開噴 重砸1.6億掃入貨櫃三雄「這兩檔」
第1季營收衝破349億!「這檔」卻連3跌淪弱勢股 資服股它7日跌22%摔更重
中信金大股東換人做!「這3檔」高息ETF腳一抬踹走2外資 00919成大哥
2025世壯運17日雙北開跑!新北警強化捷運維安…這4區啟巡邏專案
AI前仆後繼!謝金河勸「這檔」老AI要快找「新藍海」 曝科技廠是物競天擇
閃兵案9藝人威廉交保50萬最高原因曝 曾喊「主動配合」…檢認犯後態度不佳
毛利率創近15年新高仍挨刀!三大法人出清電子五哥「這檔」3萬張 鴻海「止步連5漲」遭抽血30.3億
Q1狂賺194億元!三大法人豪撒24億搶「這檔」老AI 最愛是它...連12買今掃入3萬張
威廉捲閃兵案爭議!手中 「2節目」急喊卡 製作單位發聲:拍攝計畫暫停
子公司踩雷列呆帳!「這檔」Q1每股虧1.52元慘連2跌 外資今倒貨破萬張
26年前槍殺北聯幫主!威震角頭吳明達假釋遭撤銷 檢警拘提明解送入獄
股價連5紅強強滾!外資砸24.7億搶貨「這檔老AI」 連寵「它」12日...網:是要多溺愛
倒到破年線...投信連14天砍大成鋼 「這檔」被賣17天更慘「今再被拋1.1萬張」
布坎南報到挑戰中職 悍將投手及時雨來了
MLB/愛山本打線開轟!大谷翔平首局敲本季13轟 金慧成緊追「大聯盟首轟出爐」
憂夏季電價暴增!八大工商團體籲同意撥補台電千億 商總許舒博:也盼政府盡快與美達成關稅協議
大哥長榮全餐買「3檔」皆破千張 這檔Q1賺43億元也獲投信掃逾2000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