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台積電能救英特爾?護國神山「關鍵吸引力」在這裡 外媒提2大疑點:不合理

發布時間:2025/2/15 09:47

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
近期市場傳出消息,美國政府正積極撮合台積電與英特爾成立合資企業,共同在美國經營多座晶圓代工廠,藉此協助英特爾度過財務難關。然而,這項傳聞遭到外媒質疑,認為此舉不僅商業模式不合理,也可能對台積電的技術與毛利率造成衝擊。

近期市場傳出消息,美國政府正積極撮合台積電與英特爾成立合資企業,共同在美國經營多座晶圓代工廠(圖/翻攝畫面)

根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BairdBaird分析師Tristan Gerra引述亞洲供應鏈消息指出,美國政府正向台積電施壓,要求派遣工程師進駐英特爾3奈米與2奈米晶圓廠,甚至促成雙方成立合資企業,由台積電營運並共同持有。此外,此合資企業還可能獲得美國《晶片法案》補助。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科技媒體《Tom’s Hardware》則分析,儘管該傳聞尚未獲得證實,就算成真,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落實。但若計畫推動,英特爾的財務壓力將獲得緩解,並可將重心放在晶片架構與平台解決方案,這與前執行長季辛格的策略方向一致。然而,外界對這項合作案的可行性抱持懷疑,主要來自技術與商業層面的兩大挑戰。

技術上,台積電工程師並不熟悉英特爾EUV(極紫外光)製程的生產流程與技術,因此即便雙方合作,調整與適應也需要數個月的時間。此外,台積電的製造技術無法直接移植到英特爾晶圓廠,因為即便兩家公司都使用EUV機台,彼此的化學品供應商、製程配方、溫度控制與氣體流量等條件都不同,難以確保台積電的技術能在英特爾工廠順利運作。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商業角度來看,英特爾與台積電同屬晶圓代工產業,本質上是競爭對手,台積電沒有理由幫助英特爾提升製造技術。此外,若成立合資企業,台積電還可能因分擔英特爾的營運成本而影響毛利率,因此這項合作案對台積電而言並不具吸引力。

有業界分析指出,若美國政府希望台積電在美國生產3奈米與2奈米晶片,以避免潛在的關稅政策,最可能的做法並不是與英特爾合資,而是加快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自建晶圓廠的進程。
對英特爾來說,與台積電合作似乎並不現實。台積電不可能協助英特爾改善3奈米與18A製程技術,更沒有理由將先進製程轉移到競爭對手的工廠。

在地緣政治動盪與英特爾財務壓力的背景下,市場不時傳出與英特爾相關的各種傳聞。然而,綜合技術與商業考量,這項「台積電救英特爾」的說法看來疑點重重,恐怕難以成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