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週五不政經_每周五
週五不政經_每周五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近距離觀察人熊互動 大貓熊館解說活動每月第三週星期三舉行

發布時間:2023/7/20 11:50

異動時間:2023/7/24 11:03

實習記者陳宇恩/綜合報導

台北市立動物園昨(19日)於大貓熊館新修繕完成的場地進行首場「大貓熊保母講古解說」活動,民眾可透過新場地的觀察窗,近距離觀察保育員與大貓熊進行的互動與信任訓練,此活動將於每月第三週的星期三舉行,並依動物狀況進行調整。

圖為大貓熊在訓練籠中進行的預防醫學訓練。(圖/臺北市立動物園官網)

臺北市立動物園表示,修繕場館的行動是基於醫療管理需求,在保護設施下所進行的動物訓練,將強化動物與保育員之間的溝通以及動物管理與醫療品質來提升動物福祉。動物園園長諶亦聰表示,為提升園內動物照養的軟硬體設備,且大貓熊館現有欄舍已達容留上限,於2022年將館內空間重新配置、調整新建欄舍,同步新增空調機組,以利溫度與濕度之調控。

臺北市立動物園自2004年起,就在目標管理中增設了「推動動物訓練」工作,並開始推展現代化動物訓練的觀念與模式,而200812月引進大貓熊後,於檢疫期滿即開始持續落實動物訓練。20132020年新生個體「圓仔」及「圓寶」也與母親「圓圓」一起加入醫療訓練。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為保育員正在為大貓熊「圓圓」進行點眼藥水訓練。(圖/臺北市立動物園官網)

現代動物園的動物訓練方式是以正向強化為原則,使用短哨音為橋樑,告知動物已做出正確動作,並以目標棒導引動作的發生或加上手勢或口令的連結,輔以食物、聲音或觸摸作為獎勵,而使用的基本工具包含哨子、目標棒、餵食桶、強化物(以蘋果切成小片)及管理醫療等工具。

即便圈養下的大貓熊屬於容易信賴及親近保育員之動物,但保育員也不能輕忽其意外之攻擊性,因此在訓練時必須採「非直接接觸」─也就是必須隔網或在人熊安全的訓練籠中進行。

首場大貓熊保母講古解說活動已於昨日結束,此活動將於每月第三週的星期三固定舉行,規定每場限20人、禁止大聲喧嘩、禁止使用閃光燈及錄影、室內建議佩戴口罩,並需配合工作人員指示,保持適當距離,而活動當天會依動物狀況進行調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