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王義川 賴瑞隆 陳東豪 吳崢【政治讀新術】完整版20250508

【流變中的台灣建築2】解開經典建築內外矛盾 大天后宮石獅「移植」總督官邸

發布時間:2025/3/4 11:05

建築修復工作者黃任維帶領團隊深入台北賓館內部說明建築的特點。(十月影視提供)
建築修復工作者黃任維帶領團隊深入台北賓館內部說明建築的特點。(十月影視提供)

圖文/鏡週刊

由符昌鋒執導的紀錄片《黑潮一流變中的台灣建築》記錄台灣近代以來建築的演變,並從建築與歷史的觀點解析許多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台北賓館(曾是台灣總督官邸)、監察院(曾是台北州廳)以及中山堂(曾是台北公會堂)等。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該片監製、也是建築學者郭肇立表示:「20世紀初世界已開始現代化,但日本統治者在台灣的建築卻是在懷念19世紀的歐洲帝國。」像是台灣總督官邸、台北州廳等,從外觀看是古典,裡面其實是當時最現代化的工程結構。因此反思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為何無視現代運動,反而想像19世紀的布雜古典主義建築風格,追求形式象徵?究其原因不難發現建築中隱含的權力象徵。

這種建築表象與內裡的差異,反映歷史造成的台灣建築特色,所以《黑潮一流變中的台灣建築》拍攝時,導演符昌鋒特別與團隊深入歷史建築內部,請修復建築工作者帶領一同探詢、解析。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賓館部分石材來自拆除台北城得來的石頭、其中的石獅(圖中央)取自遭拆除的大天后宮。(十月影視提供)
台北賓館部分石材來自拆除台北城得來的石頭、其中的石獅(圖中央)取自遭拆除的大天后宮。(十月影視提供)

加上法式馬薩屋頂,強調建築宏偉、對稱,給人一種權威感,但部分石材來自拆除台北城得來的石頭、其中的石獅取自遭拆除的大天后宮。日本建築師森山松之助改建台北賓館時,把屋頂內部改成鋼造桁架結構,並使用鋼骨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兩種構造物與金屬瓦,挑高的房屋頂層猶如空氣置換室,具溫度調節作用,爬上頂層的樓梯則屬工業風格,種種都是當時很先進的概念。

此外,曾是台北州廳的監察院,外表是古典的元素,裡面是鋼構。還有曾是台北公會堂的中山堂,標誌著1930年代開始台灣的都市發展進入市民化的階段,這座複合式建築的入口拱門為鑄石拱門,看似以光滑的大石頭砌成,其實是預鑄混凝土做成的人造石,精緻如真實石材的技術顯現建造的專業與進步。

曾是台北公會堂的中山堂入口鑄石拱門,看似以光滑的大石頭砌成,其實是預鑄混凝土做成的人造石。(十月影視提供)
曾是台北公會堂的中山堂入口鑄石拱門,看似以光滑的大石頭砌成,其實是預鑄混凝土做成的人造石。(十月影視提供)

郭肇立強調:「拍攝台灣建築如果不揭露這些,大家還以為都是一些抄襲歐洲風格的房子。當時的台灣很矛盾,用最現代的科技蓋古典風格的房子。」

《黑潮一流變中的台灣建築》將於3月4日起每週二晚間10點在公視頻道播出兩集;TaiwanPlus影音平台每週二晚間10點播出一集(英文字幕國際版),播出後上架「TaiwanPlus Docs」YouTube頻道。

導演符昌鋒率領團隊走訪全台代表性建築。(本刊資料照片)
導演符昌鋒率領團隊走訪全台代表性建築。(本刊資料照片)

 


更多鏡週刊報導
【流變中的台灣建築3】設計國父紀念館太痛苦 「建築詩人」王大閎靠這方法抒壓
【流變中的台灣建築1】符昌鋒邀名師助陣拍紀錄片 宏觀展現歷史與建築樣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