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巴菲特也對長債搖頭?財經作家曝「黃金搭配」自己也買:高性價比要選「這3檔ETF」組合

發布時間:2025/4/14 08:45

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

近年不少退休族將債券視為資產配置的核心,甚至長期持有超過20年期的長債,期望在市場震盪時能發揮穩定力量。而一名網友抱著長債長達三年,卻兩度遭遇股債齊跌,深感挫敗。對此,退休理財作家嫺人提醒:「債券並不等於長債,長債風險其實不小,甚至連股神巴菲特都認為長債的性價比不高。」

退休理財作家嫺人提醒:「債券並不等於長債,長債風險其實不小,甚至連股神巴菲特都認為長債的性價比不高。」(圖/istockphoto)

嫺人在臉書專頁《嫺人的好日子》分享,4月9日台股重挫逾千點時,原以為能避險的美國長天期公債竟同步下跌,特別是廣受投資人青睞的ETF「元大美債20年」(代號00679B),當日並未發揮避風港的效果。雖然隔日小幅反彈,但4月11日又回跌逾3.5%,收在27.88元,令許多投資人措手不及。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她指出,債券之所以被納入退休規劃,是因為其穩定收益與相對低波動的特性。然而,這個邏輯對「長債」並不完全適用。長債對利率變化極為敏感,2022年美國升息期間,長債價格甚至曾下跌30%,波動程度堪比股票,已偏離「穩健配置」的初衷。

「你投資債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嫺人直言,這是投資人應該先問自己的問題。若只是為了博取升息後的資本利得,當美國經濟不如預期、聯準會降息時確實可能迎來長債上漲,但這當中有高度的不確定性,也就是所謂的「賭」。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她坦言,自己也曾因為預期利率走降而配置00679B,但從2022年持有至今仍處於虧損狀態。儘管曾在2020年疫情初期見識過長債急漲的爽感,但市場非總一帆風順,2022年股債齊跌的劇本再度證明:過度依賴長債,反可能讓退休資產暴露在難以承受的波動中。

回顧美國的退休理財配置,嫺人舉例,美國晨星每年公布的「安全提領率」假設中,對債券的標準配比是80%中期投資級美債+20%國際債券,代表ETF如BND(美國總體債市)和BNDX(非美市場債券)。部分投資人選擇BNDW,將美國與非美市場債券一分為二,更進一步分散風險。這些ETF持有的20年以上長債占比極低,可見長債並非國際主流退休策略的核心。

她指出,想讓資產穩定成長、不因市場劇烈波動大起大落,關鍵在於資產配置,而非單押某類商品。自己目前僅將不到一成資金配置在20年以上長債,並輔以BND、英國掛牌的AGGG(類似BNDW)等全球型債券ETF作為主要配置。

至於許多人偏好高配息的投資級公司債或非投資級高收益債,她也提醒,這些標的雖然配息誘人,但風險也相對升高,若未經妥善評估,可能得不償失。

最後嫺人提醒,無論是為退休做準備,還是希望在震盪市況中守住資產,債券配置都不該流於表面,「長債不等於安全,搞清楚自己承擔的是什麼風險,比回報更重要。」

◎《FTNN新聞網》提醒您:本資料僅供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