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4/25 07:01
圖文/鏡週刊
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早期澳洲的巨型袋鼠屬(Protemnodon)並非四處奔跑的遊牧動物,而是活動範圍極小的「宅袋鼠」,這種特性可能使牠們在面對氣候變遷時,難以適應新環境,最終導致局部滅絕。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科學新聞》網站報導,這項由伍倫貢大學(University of Wollongong)、阿得雷德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昆士蘭博物館及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聯合進行的研究,針對發現於昆士蘭中部伊特納山洞穴的巨型袋鼠化石進行分析,並利用牙齒中的鍶(strontium)同位素追蹤其過去的覓食行為。
研究顯示,這些袋鼠牙齒中的鍶同位素只對應到當地的石灰岩層,而非更遙遠的地質區,顯示牠們一生中的活動範圍極其有限。這項重大發現顛覆了過去根據體型所推測的廣泛活動範圍,因為這類袋鼠最大體重可達170公斤。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團隊指出,由於體型龐大和身體構造限制,巨型袋鼠不具備長距離跳躍的能力,也無法像現代部分袋鼠那樣長途遷徙。加上當時生活的熱帶雨林資源豐富,牠們無需遠行便能獲得足夠食物,形成「定居型」生活方式。
然而,約28萬年前,澳洲東部氣候轉趨乾旱,原本穩定的雨林棲地逐漸萎縮。對這些習慣小範圍活動的袋鼠來說,這樣的環境變遷成了致命打擊,因為牠們缺乏能力遷移至更適宜的棲地,最終走向局部滅絕。
研究第一作者、伍倫貢大學古生物學家Christopher Laurikainen Gaete表示:「我們原本以為這些巨型袋鼠的活動範圍會更廣,沒想到牠們的行為反而與體型較小的現代袋鼠更相似。」昆士蘭博物館的Scott Hocknull博士則形容這些同位素技術是「古代版GPS」,讓研究者能追蹤數十萬年前動物的生活軌跡,進一步重建當時的生態情境。
團隊未來也將應用同樣技術,研究伊特納山及卡普里康洞穴地區其他袋鼠物種的生活方式,包括與現代樹袋鼠、小型沙袋鼠與岩袋鼠有關的祖先,探討牠們如何應對氣候變遷,又為何有些得以倖存。
該研究成果即將刊登於國際期刊《PLoS ONE》。
本文由ChatGPT協作,本刊編輯編修。
轉發徵文遭檢舉北一女教師惹議 梁文傑:不是文字獄是提醒
全台第一個!罷免涂權吉4.1萬份連署書送件 罷團曝「下一任務」:一起翻轉桃園
首報族報稅頭大?她收入31萬想報父母扶養 網提醒:可先這樣確認身分資格
中共驚傳收買台灣黑幫當奪台內應 吳思瑤喊話在野黨:別再擋國安法
花蓮小貨車自撞!後車斗2人當場失去心跳送醫不治 車上赫見獵槍與山羌
5億高中生墜樓疑雲 夏姓配偶父子被控殺人2度不起訴
白宮關稅政策獲勝!副總統范斯投下關鍵一票 參議院終止川普緊急狀態失敗
張淵翔涉用戶政系統助國民黨罷免後請辭 張之豪揭「三斷點」將成案件突破關鍵
台灣收下?關稅大戰325億「中國專用貨」遭北京退單!美豬出口慘找出路
IDF戰機驚傳擊發火焰彈 軍方派員調查
謝金河看破川普致命弱點? 點名「1關鍵」制約關稅:一定玩不下去
八點檔男星遭甩巴掌!「視網膜剝離」差點失明 緊急送醫動手術搶救
川普急了頻放消息!中國官媒「玉淵譚天」:美方多管道主動接觸中方
Sell in May?市場曝Q2布局時機「後6月平均漲6.2%」:籌碼清洗尋錯殺好股
林采緹又遭投訴!「網購、公關品堆豪宅1樓多天不領」 鄰居崩潰:有礙觀瞻
彈性工時睡到爽?他不時羨慕準時下班「不用管公事」 網曝「看1點」考量
八德區公所人行道淪「行人地獄」! 民團曝官腔回「這句」痛批漠視公共安全
520前夕陳佩琪憶柯文哲把「賴清德怎沒來談合作」掛嘴邊 結果就被消滅抓去關
讓全民「咒怨四起」的平均數!從台灣每戶資產高達1889萬美化數字談起
爆小黃司機「沒昏迷還出國玩」!家屬喊告 Makiyo反擊:我們也有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