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二12~週四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退休族還要繼續投資嗎?財經作家靠「這2招」資產飆升25%:不理財就等於自己製造股災

發布時間:2025/4/28 12:40

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

在川普掀起關稅戰火、全球市場動盪之際,許多退休族對投資感到焦慮,不禁懷疑「現在還能繼續投資嗎?」對此,暢銷書《退休後,錢從哪裡來?》作者嫺人分享了自身經驗,她自2017年提早退休以來,透過指數投資與股債配置,至今資產不減反增25%。她直言,如果當年沒有好好理財,扣除日常支出,退休金恐怕早已縮水至原本的八成,直呼「不理財,其實就像自己慢慢製造一場股災。」

財經作者嫺人分享了自身經驗,她自2017年提早退休以來,透過指數投資與股債配置,至今資產不減反增25%。(示意圖/資料照)

嫺人在臉書粉絲頁「嫺人的好日子」提到,七年來遵循學術研究建議,採取長期穩健的指數投資策略,並做好股債資產配置。根據4月23日統計,目前資產已超越剛退休時的水準25%。反觀若當年未進行配置,只依賴現金或定存,扣除支出後,退休金可能早已只剩原本的80%。更重要的是,即便未來遇到股票與債券同步重挫五成,她的資產水位仍能回到2017年的水準,可見資金配置的重要性。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嫺人強調,理財不僅是追求報酬,更是應對風險的基本功。尤其在川普政策帶來全球信任危機的局勢下,雖無法排除市場再遭重挫的可能,但她認為,即便改革訴求合理,若市場劇烈動盪,川普能否穩坐其位也難以預料。

面對動盪的市場,不少50歲以上族群選擇觀望,但嫺人以自身與身邊人的故事提醒投資的重要性。她分享,兩位日本老師即便擁有股票股息收入,仍感受年金不足以應對高通膨壓力;而她的父親,依靠定存利息過活,在疫情期間100萬元定存年息僅0.8%,一年僅有8千元收入,生活捉襟見肘。直到85歲才考慮投資股票,卻因風險太高,讓嫺人難以接受代操請求。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嫺人指出,現在50、60歲的人,距離85歲還有二、三十年,長期指數投資的虧損機率相對低,不應對股市波動過度悲觀。但她也提醒,股票投資並非萬靈丹,一旦遇上金融海嘯級災難,短期內回本仍有難度。因此,安全現金流與適度風險控管依然是首要準備。

她的策略是將部分資金配置於定存與投資等級債券,即便在過去幾年整體報酬落後全股型投資者,但她認為,這樣的安全墊是不可或缺的。即便美國公債近年也出現信心危機,她自2021年底起,持續定期定額布局美國總和債券BND、7-10年期美國政府公債、以及英國上市的全球債券ETF AGGG,即使近期市場震盪,整體含息報酬仍維持約4%正成長。

在川普變臉、金融市場上演驚魂記的當下,嫺人調整投資組合,將持股比例降至不到兩成,轉而加碼全球型ETF如VT、VWRA,以及台股指數型ETF如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台50(006208)及元大中型100(0051),並維持一定比例的定存與債券部位,確保資產穩健。

嫺人最後提醒,指數投資與股債配置,是經過學術驗證的有效方法,雖無法保證不虧損,但比起盲目聽信消息選股,已是更安全的選擇。面對市場波動,關鍵在於量力而為、定期定額、長期布局。即使短期環境令人沮喪,她勉勵大家,當近景讓人焦慮時,不妨拉遠視角,用更長遠的眼光看待財務自由之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