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五21~週六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美恐對中談「棄台協議」?《經濟學人》揭3警訊:川普政策適得其反 美國威懾力失效

發布時間:2025/5/2 22:20

異動時間:2025/5/2 22:45

記者周雅琦/綜合報導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最新一期封面刊登台灣「國旗」,對台海局勢發出嚴重警訊。報導指出,美國對中國的威懾力正因「3大因素」而快速削弱,當前的中美對抗與台灣內部政治狀況,可能導致北京無需動武,就能逐步將台灣納入其勢力範圍。而此時,也被指出是中國最好的機會。

英國媒體《經濟學人》在最新一期封面刊登台灣「國旗」,並指出三大新因素正削弱美國對中國的威懾力。(圖/取自IG@theeconomist)
英國媒體《經濟學人》在最新一期封面刊登台灣「國旗」,並指出三大新因素正削弱美國對中國的威懾力。(圖/取自IG@theeconomist)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5月1日以「超級大國因台灣問題爭鬥即將到來」為題對台美示警。報導指出,中美關係陷入冰點,雙方互徵收超過100%關稅,貿易幾近中斷,緊張局勢再次升溫,美國對台灣的立場也將面臨考驗。中國堅稱台灣是其領土,不排除武力統一;而台灣則希望維持自治民主。美國以「戰略模糊」方式介入,不支持台獨也反對武力,雖出售武器,卻未明確承諾防衛。然而,報導卻點出「3大因素」,質疑美國是否仍具備足夠威懾力阻止中國的行動。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先,在川普領導下,美國的威懾力正逐漸減弱。雖然他聲稱「以實力換取和平」,將貿易戰視為對抗中國的核心政策,但實際效果卻適得其反。川普曾揚言,若中國入侵台灣,將徵收150%至200%的關稅,目前已達145%,但制裁手段幾近用盡,中國反而認為自己佔了上風。另外,這波政策也波及美國盟友,台灣遭課32%關稅,台積電被迫赴美設廠;而澳洲、日本與韓國不但面對關稅壓力,還被要求與中國經濟脫鉤,也讓各國對於捲入台灣問題更加不安。

其次,中國對台策略轉向「灰色地帶」行動,避免直接入侵。報導指出,雖然持續軍事施壓,像是近期「海峽雷霆」演習出動38艘艦艇包圍台灣,同時對台灣水域船隻進行臨檢與登船檢查。這些行動目的在於削弱台灣主權與民眾信心,讓人質疑美國在台海出事時,是否真的會出手協防?此外,中國還積極推動外交活動,已獲得約70國支持其統一立場。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三,台灣內部政治衝突。中國的灰色地帶策略正巧利用台灣長期的政治僵局,儘管多數台灣人不願被中國統治,但政治受兩極化與自滿影響嚴重。總統賴清德與親中且掌握國會多數的國民黨、對民進黨失望轉向支持的第三勢力民眾黨形成權力分立,導致關鍵政策難以推進。賴清德政府反滲透的行動也被批評為造成社會對立,反而削弱了內部凝聚力。

報導最後警告,即使川普在貿易上讓步,上述問題仍可能引發台灣內部的惡性循環。若美國對防衛台灣態度轉弱,台灣將喪失自我防衛的意志,進而使美方更難介入。最壞情況下,台灣可能在不開戰的情況下,逐步落入中國掌控。

報導指出,川普雖可能選擇繼續對抗,但為避免核衝突,也可能悄然讓步,甚至與中國達成實質「棄台協議」。這不僅將重創台灣民主,也可能動搖全球晶片供應穩定。中國不會忽視這點,過去習近平認為可以耐心等待,但現在機會就在眼前,可能會儘快行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