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一12~週二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吳靜怡 周偉航 林亮君 周軒【政治讀新術】完整版20250505

英亞洲酷兒藝術節放映「春行」跨世代性別互動引討論

發布時間:2025/5/5 12:05

英國「亞洲酷兒藝術節」近日放映台灣導演王品文與彭紫惠的電影「春行」,王在映後座談回應觀眾,台灣有句話「兒女出櫃,父母入櫃」,台灣雖然是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面對酷兒議題,世代之間仍有差異、各有難處,這部作品嘗試理解、而非批判相關現象。

英國「亞洲酷兒藝術節」1日放映台灣導演王品文(右2)與彭紫惠(左2)的電影「春行」,並舉行映後座談。(圖/中央社)

2023年出品的「春行」以16mm膠捲底片拍攝,呈現一對老夫老妻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們各自與兒子及其同性伴侶的情感互動。丈夫欽福(喜翔飾演)和妻子秀緞(楊貴媚飾演)屬社會底層,住在大台北地區邊陲山區老屋,某天秀緞突然一覺不醒,在情感和生活上皆十分依賴妻子的欽福頓失依靠,被迫獨自面對生命中各種遺憾和虛空,以及與兒子的溝通與理解困境。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春行」獲多個國際獎項肯定,包括「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以及西班牙「聖賽巴斯提安國際影展」的「最佳導演銀貝殼獎」。該片另入圍2024年「金馬獎」的「最佳新導演」和「最佳男主角」。

邁入第6年的亞洲酷兒藝術節(Queer East Festival)今年擴大舉辦,放映近20部台灣電影,1日晚間在位於白金漢宮前林蔭大道上的倫敦當代藝術協會(ICA London)舉行「春行」放映座談會和「台灣之夜」交流酒會,吸引英國專業影人與學者參與,可容納近200人的放映廳幾乎滿座。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品文和彭紫惠會後接受中央社採訪,觸及影片呈現的跨世代性別關係。

不少台灣觀眾在片中夫妻看似不特別親密、不乏怒氣與怨念、令人不禁懷疑「是否仍有愛」,卻又時而在不經意的動作和言詞之間流露關懷的互動中,看見自己父母的縮影。導演們坦言,這樣的呈現也反映她們對自身父母的長年觀察。

另一方面,片中丈夫雖然動輒擺出「大男人」姿態,但無論在家或在外,在精神層次或應對生活大小挑戰上,明顯遜於更為強大、堅韌,且通透圓融的妻子。女性同時也是維繫家庭情感連結的關鍵紐帶。

彭紫惠說,據她觀察,家庭中往往是父親特別難接受兒子的同志身分,母親則相對開放。作品「春行」不對具「威權」習氣的父權角色採取批判態度;片中父子最終依然未和解,雖然兒子和伴侶曾多方為此作出嘗試。

彭紫惠坦言,她是在拍這部片的過程中,慢慢學習「別這麼討厭」並試著理解像片中父親、丈夫這樣的「阿伯」。1989年出生的彭紫惠笑稱,她剛出社會時,發現「阿伯們」簡直「到處都是」,而且是跨世代的存在。

這類「阿伯」彷彿內在、外在都趨於「失能」,卻擺脫不了「大男人」的自我人物設定。相較之下,台灣女性無論是哪一個世代,儘管往往被期待要「內外兼修」,工作、情感和家庭關係得全方位打理妥當,卻更能展現韌性,且常是推動改變和帶領其他人前進的力量。

同樣是1980年代出生的王品文指出,父親那一輩不少男性的「頑固狀態」讓他們難以與下一代相互理解。電影以觀察、凝視的眼光,退一步看這些男性,或許更容易「看懂」他們。

「春行」的演員陣容可見楊貴媚、喜翔、高捷等台灣新電影運動代表性人物。彭紫惠告訴中央社,「春行」也是向她和王品文心目中的美好事物道別,包括向台灣新電影的創作精神和風格,以及不疾不徐、細膩雕琢的美學道別。

她說,道別是因為「不捨」、知道某些美好事物終將消逝。

亞洲酷兒藝術節今年除了規模創紀錄的影展,另推出2套表演藝術節目、1場視覺藝術展,以及一系列文學活動。

自2020年開辦以來,藝術節由草創時期的單純舉辦影展,逐步擴大至約2年前,開始納入表演藝術、視覺藝術等元素。今年為期長達一個月,這顯示藝術節不僅已建立穩定的群眾和場館合作基礎,也有足夠的內容和資金號召力。

以影展為例,有越來越多各國導演和片商認知到亞洲酷兒藝術節的口碑和宣傳效益,因此選擇在藝術節期間舉辦電影作品的英國首映。

這樣的首映影片今年在藝術節超過10部、數量破紀錄,其中不乏在坎城、柏林、威尼斯等國際一線影展放映後,即轉戰亞洲酷兒藝術節的例子,包括2月在柏林影展舉行國際首映的台灣黑幫同志電影「愛作歹」。

出身台灣的藝術節創辦人暨總監王裔在英國發展10年,他在文化藝術圈為拓展西方世界對亞洲酷兒的認識與想像的努力曾獲英國廣播公司(BBC)、衛報(The Guardian)等英國指標媒體關注。

他告訴中央社,導演和片商信任藝術節將悉心「照顧」他們的作品,也信賴藝術節的口碑和群眾基礎,因此樂意將電影的英國首映託付給他。

藝術節的口碑也反映在資金來源逐年擴大,涵蓋英國電影協會(BFI)、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倫敦電影委員會(Film London)、倫敦金融城及大倫敦地區各地方政府,台灣的文化部等。

倫敦電影委員會的電影文化部門主任柏曼(Paul Bowman)曾告訴中央社,亞洲酷兒藝術節影展放映在英國較少見的東亞和東南亞酷兒電影,創辦約一年即成為具指標意義的倫敦和英國境內文化活動。

柏曼肯定王裔別具遠見、行動力強,且在促成藝術節的問世展現無比韌性。王裔在疫情期間改以線上形式舉辦活動,疫情後更在第一時間把握機會重回實體場館、規劃更具野心的節目內容,著實令人印象深刻。

今年的亞洲酷兒藝術節舉行至5月18日,地點涵蓋ICA London、英國電影協會南岸影城(BFI Southbank)、巴比肯藝術中心(Barbican Centre)、QUEERCIRCLE酷兒藝術空間等。在文化部支持下,藝術節邀請多位台灣創作者參與,包括台裔美籍遊戲創作者Dri Chiu Tattersfield;畫家Bontyanak、Oscar Chan Yik Long;表演藝術家Clarinda Tse和ZULAA;以及作家紀大偉。

(中央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