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王義川 王瑞德 范世平 溫朗東 【政治讀新術】完整版20250515

台灣新電影時期影人訪談公開 廖慶松談《悲情城市》遇生涯大考驗

發布時間:2025/5/16 13:30

廖慶松等多位影人的口述訪談影片將在台灣影視聽數位博物館平台推出。(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廖慶松等多位影人的口述訪談影片將在台灣影視聽數位博物館平台推出。(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圖文/鏡週刊

響應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在 「台灣影視聽數位博物館」平台推出多項全新內容,包括1970年至1973年間近2千多筆的台影新聞片,以及台灣新電影40週年所精心錄製的訪談影片,收錄柯一正、廖慶松、曾壯祥和楊惠姍等多位影人的從業回顧。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將2025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定調為:「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展望博物館的未來(The Future of Museums in Rapidly Changing Communities)」,探討博物館如何在現今社會、科技和環境的劇變下發揮作用並作出貢獻。

為回應主題精神,台灣影視聽數位博物館平台今年持續擴充兩千多筆台製廠新聞片,例如:1970年舉辦九年國教的實施成果,回望國民中學教育曾被視為新型教育的時期。1971年可口可樂新廠落成,全自動化生產線反映台灣工業走向現代化的歷程,以及1972年中颱莉泰侵台的風災紀實等。藉由影像資料開放、支持全民重製再創作的推廣計畫,也讓台灣1970年代初期的重要時事與社會風貌再次連結當代記憶。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1971年可口可樂新廠落成,全自動化生產線反映台灣工業走向現代化的歷程。(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1971年可口可樂新廠落成,全自動化生產線反映台灣工業走向現代化的歷程。(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此次上線的系列影音亮點還有台灣新電影40週年時,邀請柯一正、廖慶松、曾壯祥、楊惠姍、香港影評人舒琪等多位影人錄製的珍貴訪談影片,收錄他們回顧在導演、演員、製作等不同幕前幕後的角色,參與台灣新電影創作的獨特歷程。

金馬剪輯師廖慶松透露,當時剪接《悲情城市》就遇到「劇本寫2百多場戲,但侯導卻只拍1百多場」的生涯大考驗。楊惠姍深情回憶出演《玉卿嫂》,被張毅導演細膩導戲功力啟發的過往。柯一正導演談及當初簽署改變台灣電影史的「台灣電影宣言」時內心的想法。每位受訪者分享個人經歷,無論是創作挑戰或幕後故事,都真切展現那個時代影人對電影的熱情與堅持。

台灣影視聽數位博物館已成為影視聽資產保存與展示的核心平台,典藏全民共同記憶。標誌以Open Museum的”OM”縮寫字樣為主體,融合膠卷圓盤、紙材摺頁的幾何圖像概念,象徵涵蓋影視聽資產與紙質數位典藏,展現數位博物館的開放性與多樣性。透過數位典藏、影像紀錄與資料開放,展現博物館扮演文化記憶保存與公共知識推動的角色。


更多鏡週刊報導
災難動作片《96分鐘》獲邀北影開幕片 林柏宏、宋芸樺同台
文策院、林志玲攜手促國際合製 預計共推10部華語影視作品
當年反對聲四起 半導體團隊取經「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