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六21~週日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地方阿嬤便當飄香 台裔水利專家憶緬甸震後韌性

發布時間:2025/5/18 11:13

內亂不斷的緬甸遇上百年強震,台裔美籍水利衛生專家張暉𡩋見證磨難下的韌性,災民無私將僅存不多的物資贈與一無所有之人,地方阿嬤自發烹煮、發送的愛心便當,令他最難忘。

無國界醫生在緬甸茵萊湖協助修復供水系統,並鑽探新水井,水利衛生活動團隊使用空氣壓縮機清理受污染的水井。(圖/無國界醫生)

今年38歲的張暉𡩋是台裔美籍水利衛生專家,畢業於華盛頓大學,目前在緬甸仰光擔任無國界醫生水利衛生專案統籌,他從2015年起參與無國界醫生前線任務,曾前往衣索比亞、美屬波多黎各、坦尚尼亞、南蘇丹等地,「我很小就想加入人道組織。」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成為無國界醫生的一員,是張暉𡩋小時候的夢想,他告訴中央社記者,大約是在1999年無意間看到了無國界醫生推出的計畫,一顆小小的種子被種下,他開始專注無國界醫生,在他28歲那年,他終於圓夢,穿上印有無國界醫生標識的衣服,踏上戰亂的南蘇丹,修建水利。

「這些地方真的非常危險,我的家人、朋友直到現在仍然很擔心我。」張暉𡩋說,即使有非常多的擔憂,但他的親友團從來沒有提出反對意見,反而給予最大的支持,這些都是他一次次挺進前線的動力,即使面對內部衝突不斷、餘震持續的緬甸,他也一無反顧。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飄洋過海到太平洋另一端的緬甸,張暉𡩋見證了儘管面對困境,仍然展現出強大韌性的緬甸居民。「我的團隊夥伴其實都是百年強震的災民。」張暉𡩋說,那些白天並肩修復水利工程的當地夥伴,晚上回家繼續維修被震毀的家,甚至有人正在對抗災後心理創傷,依然從不缺工。

不僅是無國界醫生緬甸成員,當地一般住民面對考驗的勇氣,讓張暉𡩋欽佩不已。他說,很多人因地震而受苦,但在困境中依然熱心助人。當地居民只要有人有食材,就會煮飯與鄰居分享,食材還有庫存也會主動分送,甚至當有鄰居因地震失去衣物,其他居民也會主動提供幫助。

張暉𡩋指出,令人感動的是,這樣的善舉不只是地震後短暫的反應,而是一直持續到現在。他回憶有一次修水井時,有地方阿嬤準備了許多便當,不僅分送給村民,也特別拿來給在場所有公民社會組織(CSO)的夥伴享用,「那一刻就像一個大家庭共餐的溫馨場景。」

張暉寗感慨說,緬甸人真的非常溫暖,面對天災人禍,仍展現出令人敬佩的堅強與勇氣。地方阿嬤便當飄香,他永遠不會遺忘,就像在閒暇之餘,漫步當地市場,品嚐著在美國吃不到的熱帶水果,這些小確幸的滋味,中和了強震後重建所帶來的辛苦。

(中央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