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7/11 13:10
圖文/鏡週刊
「大罷免」行動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然而檯面下,一場有系統、跨平台的話語滲透戰早已展開。根據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IORG)針對2025年上半年的調查報告揭露,中共透過官媒與附隨平台,針對台灣「大罷免」議題進行一系列話語操控,試圖透過重複性敘事框架,影響台灣輿論與民主動能。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報告指出,這些敘事策略不只是「觀點」,而是以標準化語言、重複包裝、跨平台複製的資訊操弄操作,內容主軸集中於否定大罷免的正當性與可行性,例如:「大罷免沒有法律基礎」「大罷免是政治鬧劇」「多數台灣人根本不支持大罷免」。
中媒反複運用主題話術,根據IORG分析,中共媒體生產的「大罷免」敘事可歸納為五大類型,涵蓋對罷免行動的法律質疑、政治動機汙名化、社會基礎否定、群眾動員攻擊、與輿論反撲渲染等。其中以中國官媒(央視、新華網、人民日報)、社群影音平台(抖音、小紅書)、以及附隨政治頻道(如觀察者網、環球網)為主要散布來源。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下為常見敘事分類與其代表性內容與出處表格整理:
IORG比對逾1,600筆華語文本與影音逐字稿後發現,這些敘事不僅內容雷同、語氣接近,且常以新聞報導包裝評論語言,將立場鮮明的觀點混入「客觀報導」的框架中,企圖混淆閱聽眾對資訊來源與真實性的判斷。
報告指出,中共官媒使用三層次話語操控技術來進行敘事建構:
這些內容透過算法推薦與影音包裝方式,不僅在中國內部大量循環,更藉由簡中短影音平台輸出至YouTube、TikTok等境外平台,滲透華語社群。
一名熟悉中國宣傳系統的資深媒體觀察者指出,中共對「大罷免」的敘事輸出並非出於熱點關注,而是屬於政治部署的一環。他指出:「他們不是在評論,而是在寫劇本。每一則報導的話語設計、每一段影片的鋪排,都是一場話語主權的攻防戰。」
報告總結認為,這類訊息操作將台灣民主社會內部的討論與爭議,再包裝為「自毀形象」輸出至國際場域,達成削弱台灣政治正當性、強化「民主混亂」印象的統戰目標。
影/王陽明夫妻被問「誰比較煩」 女兒竟衝出來朝他要害重捶
目標價上看40元!「這檔」強攻漲停、爆量近30萬奪成交王 大摩看好2026年成長
富邦悍將總教練「光下光上」!陳金鋒下台、後藤光尊掌兵符 林華韋轉任球團顧問
中國主辦明年APEC恐要求遵守一中原則?梁文傑認了:狀況不樂觀
影/下酒菜「肝脆薯了蒜了」陸網爆紅 專家警告:長期食用恐致痛風!
蔡英文對停止年改喊話!「只靠政府預算 救不了大家的退休金」
消防員殉職案近年頻傳 內政部:明年各縣市全面設「事故安全官」
BBU充滿電全線紅通通!這檔再飆漲停「3天狂噴32%」 康舒強彈半根擺脫連5黑
爭取高雄市長提名!許智傑端出政策牛肉:讓高雄港重回世界第三大港
于朦朧疑入列金馬追思名單? 金馬影展執委會澄清:消息非官方發布
政治讀新術/王義川將參戰桃園市長?他分析態度曖昧:地方服務處默默營業
舒華首辦個人見面會!孝淵、林柏宏、頌樂都來當關主 他緊張到睡不著
記憶體狂潮來了!華邦電飆近60元創歷史高 南亞科奪量價雙冠「這6檔」成飆股...外資驚喊缺貨要到這時
藍白停砍公教年金修法年底前三讀 李來希指「基金破產是假議題」農保破產農民照領給付
監察院揭「投資台灣三大方案」缺失!發現100家廠商終止投資
段宜康表態挺她戰議員!郭正亮曝馬郁雯一特質:新潮流偏愛這類人
范姜彥豐傳握「粿粿王子出軌鐵證」 徵信社籲外界勿見獵心喜:沒有裸照
只有外資在出貨!三大法人買超15.81億元 股民:大哥要回來了嗎
打造寶石手錶送拜登!陳志靠「慈善家形象」擴展商業版圖 太子集團面臨多國制裁
山本由伸鬼神表現「確定不是機器人?」 道奇教頭:大谷翔平比較像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