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楊皓如 顏博志【好厝抵家】完整版20250725

鏡評/光電慘遭汙名化

發布時間:2025/7/24 09:50

佳冬海上太陽能浮台因颱風侵襲受損,太陽能光電產業成政治攻防箭靶。(屏東縣政府提供)

 

圖文/鏡週刊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民主國家選票是一比一的對決,但是只要民粹情緒爆發,1%的不滿也可能摧毀99%的努力。這次丹娜絲颱風從嘉南平原登陸,2個海上太陽能案場、加上極少數的陸地太陽能,總計容量損失只占全國光電設置量0.4%的災損(能源署統計),卻因為媒體極限政治攻擊,將0.4%的損失操弄成100%的政策錯誤,太陽能光電慘遭汙名化,從引領台灣走向永續能源的前瞻產業,瞬間被打入地獄。

如今,賴清德政府面臨了兩難的挑戰—台灣到底還要不要太陽光電?如果答案是肯定,賴政府必須出面捍衛光電政策,消除來自反對黨、以及自己黨內派系的政治攻擊;如果答案是否定,那麼在夏天中午占發電量20%、高峰發電量超過核一、二、三廠加總的太陽能光電,究竟該何去何從?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丹娜絲是1958年至今,長達67年來第一個從西部嘉義登陸的颱風,雖然只是「中颱」,強風颳過平坦的嘉南平原卻造成巨大的衝擊,上週行政院公布風災報告,丹娜絲造成超過百萬戶停電、7萬多戶停水、連民眾高度仰賴的行動網路也有1,313座基地台受損,中央與縣市政府積極搶修,也迅速提出「丹娜絲風災家園復原慰助金方案」,協助百姓恢復正常生活。

眾所周知,台灣每次遇到颱風都會颳起政治口水戰,敵對政黨與黨內派系見縫插針,誇大災民的痛苦,最好讓政敵下台謝罪。丹娜絲颱風襲台,立刻成為政黨惡鬥的火藥庫,大樹臥倒路中央、屋頂掀飛、魚塭停電、居民缺水缺電的影片24小時播放,這些報導對災民的關懷,遠低於在政治傷口上撒鹽的痛快。

災難照片與影片中最驚悚的,當屬屏東佳冬海邊的旭東環保公司海上太陽能浮台的災損,成為攻擊太陽能光電的明證。

在地狹人稠的台灣,海上太陽能是發展永續能源不可或缺的機會,旭東環保是合法合規的上市公司,用HDPE(高密度聚乙烯)材質製作海上漁業箱網,已經銷售超過50個國家,在屏東海邊的HDPE平台太陽能實驗案場,是依據政府規範進行的測試,規劃抵抗達14級強陣風,丹娜絲颱風的浪高、風速等造成的衝擊所收集的數據,剛好是產業發展最有價值的資訊。經濟部一億元的實驗補貼原本是科學化、攸關產業發展的測試,卻被操弄成了政治烏賊。

每次颱風都會有招牌倒塌、鐵皮屋掀翻、農舍受損,但這些不會被惡意政治操作成罪犯,而是以災民身分獲得政府的風災補貼。唯獨這0.4%的海上太陽能案場淪為媒體公敵,更危害到其他99.6%挺過颱風考驗的太陽能案場,連堅強矗立在台灣海峽,強風中全力發電的海上風機都被噴了一身黑,如果這不是民粹,什麼是民粹?


更多鏡週刊報導
鏡評/假訊息是個大危機
鏡評/房市冷卻是個好現象
鏡評/歐股大漲啟示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