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一12~週二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Rina 楊皓如【好厝抵家】精華版20250815

台灣胃癌存活率低於日韓!藥師親教:「這樣做」能阻斷主要致病因素

發布時間:2025/8/18 17:00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過去20年間,台灣胃癌的5年存活率僅提升3%,明顯落後於日本與韓國。藥師胡廷岳表示,這顯示在胃癌預防與治療方面,台灣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不是燒烤和泡麵 幽門螺旋桿菌才是主要致病原因

與大眾常認為的燒烤、泡麵或加工食品不同,造成胃癌的關鍵因素其實是「幽門螺旋桿菌」。胡廷岳藥師指出,在台灣約有9成的胃癌病例與這種細菌感染有關。該細菌可長期潛伏在胃部,引發慢性胃炎、胃潰瘍,甚至增加癌病變風險。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長期服用胃藥 也會增加感染風險

胡廷岳藥師提到,台灣人對胃藥的依賴程度很高,尤其是質子幫浦抑制劑(PPI)等制酸劑。然而,胃藥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胃酸酸度,並不具備直接保護胃黏膜的功能。當胃酸酸度下降,其原本的殺菌功能也隨之減弱,使幽門螺旋桿菌更容易存活並繁殖,形成「胃不好、吃胃藥、更容易感染」的惡性循環。

家族病史與常出現胃潰瘍者 屬胃癌高風險族群

若家族中有腸胃道癌症病史、長期使用胃藥,或經常出現胃潰瘍、消化不良等症狀,都屬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癌的高風險族群。胡廷岳藥師建議,這些人應特別留意胃部健康狀況,並定期進行檢測。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預防胃癌第一招 避免長期服胃藥

胡廷岳藥師表示,無論是PPI或傳統型胃藥,長期服用都會降低胃酸殺菌功能,使幽門螺旋桿菌有機可乘。許多年長者在看診時,即使只是感冒或骨骼肌肉疼痛,醫師開立止痛藥時也會搭配胃藥,但這不是必要。減少不必要的胃藥使用,才能切斷部分感染途徑。

預防胃癌第二招 完成抗生素療程

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常採用兩到三種抗生素搭配制酸劑,療程約7至14天。然而,胡廷岳藥師指出,部分患者在症狀改善後提早停藥,導致細菌未完全根除,數月後便復發。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療,能有效降低再感染與胃癌的風險,同時避免日後反覆用藥。

預防胃癌第三招 公筷母匙避免傳染

幽門螺旋桿菌可透過口水、共用餐具及親密接觸傳染,因此在家庭中易彼此感染。胡廷岳藥師建議,若家人曾有慢性胃炎或胃潰瘍,應養成使用公筷母匙的習慣,並在治療完成後避免長期服用胃藥,以減少細菌傳播。

吹氣檢測幽門螺旋桿菌 檢測與治療皆便利

目前已有非侵入性的幽門螺旋桿菌檢測方法,例如尿素呼氣試驗,可「吹氣檢測」而不需抽血。胡廷岳藥師提到,治療上,多數患者只需依醫囑服用抗生素約兩週即可完成療程。及早檢測與治療,能有效阻斷細菌長期對胃黏膜的損害。

採取綜合預防策略 降低9成致病原因

若能透過減少不必要的胃藥使用、完成抗生素療程,以及落實餐具分離等措施,台灣在預防胃癌方面將能大幅降低9成的主要致病原因。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控制其它飲食風險,如減少加工食品攝取,將能在整體防癌策略中取得更佳成效。

【延伸閱讀】

晚期胃癌合併癌轉移新突破! 「三管齊下」助患者重拾希望

胃癌約9成是「幽門桿菌」所致!護胃健康有5招 今年篩檢擴大試辦17縣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9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