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立信建設形象影片【好厝抵家】完整版20250829

徐淑卿專欄/明星愛讀書

發布時間:2025/8/29 09:04

當越來越多名人願意分享書單,或如歐美將讀書會與BookTok視為一種潮流時,至少意味著這個社會是珍視閱讀的,當閱讀成為潮流,創作與出版就更有希望。(圖/顏一立)

 

圖文/鏡週刊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6月韓國首爾書展會場,演員朴正民(曾演出《東柱:時代詩情》、《哈爾濱》等)創立的「無題Muze」出版社前,經常大排長龍。他一面結帳,一面配合粉絲要求合影留念。

4月,朴正民剛出版作家金錦姬(Kim Keum-hee,暫譯)的小說《初夏,完州》。這本書特別之處是先出有聲書,再出紙本書,有聲書由幾位韓國演員以廣播劇方式演繹。這是朴正民「聽見小說計畫」的第一本書。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個計畫源自他的父親。2020年無題出版創業作《拯救工作》時,他父親已經失明,所以不能拿書給他,這讓朴正民非常難過,心想,父親還能享受什麼樣的書呢?「聽見小說」的念頭就這樣萌芽。在出這本書之前,朴正民已經多次為視障者錄製有聲書,《初夏,完州》有聲書出版後,他也將書捐贈給韓國國立障礙者圖書館,以及其他視障者圖書館。

朴正民曾回答想開出版社的理由。他說:「如果有人想從被忽略的角落說故事,我希望能給他們一個發聲的機會。」但身為知名演員,對出版的貢獻不僅如此。以這件事為例,他以人脈邀集多位演員錄製有聲書成為宣傳點,不但讓更多人意識到視障者的閱讀需求,先出有聲再出紙本的策略,也強調有聲書的重要性。

演藝名人運用自己的知名度和資源,長期推動閱讀,必然讓人想到歐美明星讀書會。這個趨勢始終不衰。今年7月《People》雜誌介紹著名的名人讀書會,就有13家之多。根據美國讀書推薦平台BookBrowse估計,2025年美國有1千3百萬讀書會成員。

最老牌也最有影響力的當數1996年歐普拉(Oprah Winfrey)在電視節目開始的讀書會,雖然曾在2011年暫時結束,2012年之後在數位媒體重新開始,依然是最重要的讀書會。2017年瑞絲·薇斯朋(Reese Witherspoon)成立「瑞絲讀書會」(Reese's Book Club),同年艾瑪·羅勃茲 (Emma Roberts)和電影製片卡拉·普萊斯(Karah Preiss)成立「Belletrist」。近年最受矚目的讀書會之一,則是由英國流行歌手Dua Lipa在2022年成立的「Service95」,該年她還獲邀在布克獎頒獎典禮上擔任致詞嘉賓。

早期明星讀書會幾乎等同票房保證。像2007年歐普拉推薦戈馬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y)小說《路》(The Road),她採訪這位作風低調的作家,說這本原本會被視為殘酷的小說其實是一個愛的故事,給這本小說帶來百萬冊以上的銷量,後來還改編成電影《末路浩劫》。

但是,現在明星讀書會越來越多,尤其在BookTok崛起後,明星讀書會是否仍有之前的影響力?

影響力稀釋的確存在,除了讀書會數量增多,媒介也改變了。歐普拉早期以電視節目將一本書帶進數百萬家庭的能耐,隨著網路時代,已難再現。現在高流量,不見得等於高銷量,但可喜的是,也有其他讓內容變得有價的模式,以及銷售方法。

今年2月《The Cut》有一篇文章〈Which Celebrity Book Club Could (Actually) Change Your Life?〉,作者訪問15位作家和產業內部人士,想知道「這些讀書會究竟能為一本書帶來什麼?」出版社公關透露,北美四大讀書會中,她們聯絡順序的排名是:歐普拉讀書會,NBC節目「與珍娜一起讀」(Read with Jenna),瑞絲讀書會,最後是ABC節目Good Morning America 製作的「GMA讀書會」。

瑞絲讀書會雖然排名第三,但卻有真正利多。也就是作家與出版社夢寐以求,而其他讀書會難以做到的:影視改編。

瑞絲·薇斯朋擁有媒體公司Hello Sunshine ,瑞絲讀書會是旗下品牌之一。讀書會的定位,強調以女性作家或女性視角為主,選書被認為有高度改編影視的可能性。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野生動物學家迪莉婭.歐文斯(Delia Owens)第一部小說《沼澤女孩》(Where the Crawdads Sing)。

瑞絲讀書會推薦後小說銷量飆升。Hello Sunshine 買下影視版權,由薇斯朋擔任監製,Hello Sunshine參與製片,將這部小說改編為電影《沼澤謀殺案》,全球票房達1.44億美元。

另一個例子是伍綺詩第二部長篇小說《星星之火》(Little Fires Everywhere),在讀書會介紹後,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也由Hello Sunshine買下影視版權,改編為影集。

艾瑪·羅勃茲的Belletrist則找到另一種可能。她和線上書店Tertulia合作,讀者每月支付25美元,就可獲得當月選書,以及參加和作者的線上沙龍。

有些明星讀書會雖有聲量,卻未必帶來銷售,原因是IG和YouTube,不像電視那樣可以觸及潛在讀者。一位公關舉例:「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 )在 IG 發布她的選書給數百萬追蹤者,但人們只會留言:『娜塔莉,你太美了!』而不是去買書。」

不過,名人讀書會的意義,不只在銷售,而是讓各式各樣的書籍,有機會被討論。讀書會反映了主持人不同關注點,以及個人閱讀喜好。

像今年23歲的名模Kaia Gerber 和朋友成立「Library Science」,主要推薦新作家、翻譯作品、當代經典,不追隨暢銷榜。在書單中可以看到多年前的舊書如莒哈絲《情人》、莎岡《日安,憂鬱》,美國作家她似乎特別喜歡瓊·蒂蒂安(Joan Didion),推薦她兩部作品。

Dua Lipa將書與音樂兩個社群連結。她的選書也反映其多族裔背景與跨文化視野,以及深刻的文學性。目前24位作家訪談與推薦書中,有王鷗行(Ocean Vuong)《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On Earth We’re Briefly Gorgeous);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波蘭作家奧爾嘉·朵卡萩(Olga Tokarczuk) 《犁過亡者的骨骸》(Drive Your Plow Over the Bones of the Dead);韓裔美國作家李珉貞(Min Jin Lee)《柏青哥》(Pachinko)等。

去年7月,《Esquire》刊登一篇文章〈How Celebrity Book Clubs Actually Work〉,作者Sophie Vershbow 曾在藍燈書屋負責社群媒體。

文章討論了明星讀書會如何運作,如何選書?以及如Dua Lipa 、Kaia Gerber開設的讀書會,是否會讓歐普拉讀書會、瑞絲讀書會顯得陳舊過時?尤其是BookTok社群喜歡羅曼史等類型小說,老牌讀書會的選書是否會與年輕世代的閱讀脫節?

也提到BookTok讓出版社更難預測哪本書會被青睞。除了少數例外,讀書會的選書,都是出版社、經紀人和編輯放在他們眼前的作品,現在出版商也想用同樣的方法影響BookTok,但這樣操控演算法的努力,收效甚微,因為真正能引導市場風向的是讀者,而非出版社。

傳統媒體生態改變,對出版報導減少,讓出版社更依賴名人讀書會;到名人讀書會花開遍地,猶如另一種流行時尚;到BookTok有各自喜歡的閱讀類型與不同於主流文學的作家。

這樣的流變,意味著誰能討論一本書,或誰的聲音可以帶動銷售,已不是少數人專利,而是任何言之有物的人都有可能。

作者的期望是,即使未來老牌讀書會式微,但解決之道是出現更多,且更多元的名人讀書會,去對應不同社群需求,體現每個社群獨特的閱讀偏好。「這樣上升的潮流,或許能讓掙扎中的出版業,乘風破浪帶動無數艘小船。」

她引用一位教授的話:「出版業裡不存在中產階級。」少數超級暢銷書往往支撐了整個產業,所以需要更多能夠激勵讀者拿起新書的閱讀社群,並且希望這些社群由種族、性別、階級等更加多元的名人帶動,閱讀風格也應該比目前的主流更為多樣。

2001年強納森·法蘭岑(Jonathan Franzen)出版《修正》時,曾對是否上歐普拉節目感到疑慮。他覺得他的書對歐普拉的觀眾可能太難,而且有些歐普拉的選書,又讓他感覺過於煽情單薄,置身其中讓他有些尷尬,而後歐普拉取消的對他的邀請。到法蘭岑出版《自由》時,兩人言歸於好,法蘭岑也上了歐普拉的節目。

這件事也許反應當時有些嚴肅文學作家對明星讀書會的不適應,以及懷疑這個節目是否尋找到自己的讀者。現在大家對明星讀書會應該不會再有此想法,但有個「偏見」卻未必完全消除,也就是:這些明星真的看書嗎?艾瑪·羅勃茲在片場拿起書時,依然感受別人的懷疑。

但這個對於「明星」的偏見,也許很快可以化解。布克獎不但邀請Dua Lipa致詞,演出《慾望城市》的影星Sarah Jessica Parker,今年還擔任布克獎評審,不過在此之前她早已有出版人的資歷。

不論是名人讀書會或是BookTok,也許最重要的精神在於分享,而非學院式的評論。分享並不容易,有時近乎精神的裸露,即使附庸風雅也是冒著被一眼看穿的風險。但是當越來越多名人願意分享書單,或如歐美將讀書會與社群分享視為一種潮流時,至少意味著這個社會是珍視閱讀的,當閱讀成爲潮流,創作與出版就更有希望。


更多鏡週刊報導
徐淑卿專欄/如果你愛上一家書店
徐淑卿專欄/從粉絲到經濟 泰國BL劇成功之道
徐淑卿專欄/苦於無米之炊 海外台灣文化的教學難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