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六21~週日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立信建設形象影片【好厝抵家】完整版20250829

失其輔則不立 政局空轉:柯建銘若退場的連鎖效應

發布時間:2025/8/29 13:41

文/高聰賢(政治評論觀察者政治系研究生)

歷史告訴我們:「失其輔則不立。」佛法也提醒:「因緣若滅,諸事難成。」在台灣國會政治中,柯建銘長年被視為民進黨的「定海神針」。若他此時退場,不僅是人事更動,而是一場足以引發政局連鎖效應的轉折。這不僅關乎民進黨的國會戰術,更牽動賴清德能否避免「一任總統」的宿命。

圖片來源:柯建銘臉書
失其輔則不立,政局空轉:柯建銘若退場的連鎖效應。(圖/翻攝柯建銘臉書)

柯建銘的地位與專業
柯建銘不僅歷經多屆國會、熟稔朝野攻防,更是民進黨創黨黨員、創黨長老之一,見證並參與了民進黨從草創在野到完全執政的歷史過程。他對民進黨的愛與忠誠,無庸置疑。對民進黨而言,柯不僅是一位立院總召,更是一位以生命實踐政黨理想的「活歷史」。

在立法院,柯建銘是史上最了解遊戲規則、也最能靈活運用的政治人物。他幾乎是國會程序的「活字典」,對法案條文、議事規則瞭若指掌。更難得的是,他是少數真正用功、用心研究法案的政治人物。不管藍綠白,幾乎所有政治人物都承認:柯建銘是立法院裡最用功、最能運籌帷幄的角色。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政治上沒有誰永遠不可取代,但現實是:在接班人尚未培養成熟之前,柯建銘仍是此刻最合適、最能穩住國會的助力。倉促換人,不只會讓立院出現斷層,更會使整體政局失序。這是一個「因緣尚未具足」的問題,而非單純的人事選項。

賴清德的國會挑戰
賴清德雖高票當選,但缺乏國會多數,天然就處於「跛腳總統」的劣勢。他既不具蔡英文的派系整合能力,也不如馬英九時代能透過跨黨協商維持彈性。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柯建銘退場,賴清德勢必得親自下場承擔立院攻防,而這正是他最弱的一環。這樣的局面,極可能重演馬英九第二任時的錯誤。當年馬英九因為黨內分裂與國會失衡,導致重大政策推動受阻,被批評是「自斷臂膀」,結果政權迅速跛腳。歷史也提醒我們,陳水扁任內因為缺乏國會支撐,施政寸步難行,最終導致政權聲望崩解。

這些案例都在警示:總統若過早抽走關鍵支柱,損失的不只是國會戰術,更是整個政權的穩定性。

民意觀感
民眾的觀感同樣不可忽視。雖然柯建銘常被戲稱「老狐狸」,但多年來他在國會的斡旋與付出有目共睹。對許多選民而言,他象徵的是「專業、老練、能解決問題」。

若外界認為是賴清德「逼退」柯建銘,會釋放幾個危險訊號:第一,總統容不下黨內元老,顯得狹隘短視;第二,執政團隊缺乏穩定布局的能力;第三,民進黨失去了一位象徵制度傳承與歷史智慧的人物。這樣的印象,不僅削弱賴清德的領導正當性,也會在選民之間種下不信任。

對照蔡英文兩任執政,正是因為能穩住國會戰線,才有空間推動能源轉型、年金改革、同婚合法化等爭議性政策。若賴清德讓柯建銘退場,失去這層「制度緩衝」與「經驗支柱」,施政就會更快陷入空轉。

一任總統的隱憂
民進黨在 2024 年的勝選,本已是險中求勝。若四年內無法展現穩健與效率,2028 年選舉恐怕將再度政黨輪替。賴清德既沒有蔡英文的八年優勢,也缺乏「九合一大敗後谷底反彈」的契機。當選民認為總統執政空轉,第二任自然難以實現。
因此,柯建銘退場的效應,不只是少了一位黨團總召,而是等於抽掉整個政局的支撐點。換言之,這不單是「要不要留住一個人」的問題,而是「要不要讓整個政局提早空轉」的抉擇。

結語
從「定海神針」到「空轉危機」,柯建銘的進退將直接牽動賴清德的政治命運。政治上沒有永遠的不可取代,但在因緣尚未具足之前,善用這份助力,才是穩住國會與延續政績的智慧之舉。

柯建銘作為民進黨創黨黨員,對政黨的愛與忠誠無庸置疑。他既是黨的歷史資產,也是現實國會的關鍵助力。若賴清德此時選擇放手,不僅重蹈馬英九「自斷臂膀」的覆轍,更恐讓選民質疑其領導格局。

佛法提醒我們:「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少了一個關鍵善緣,果報必然是空轉與衰敗。若能善護其緣,福德自成;若輕棄其緣,果報難免。

對賴清德而言,現在的抉擇不是「要不要依賴柯建銘」,而是「能不能在因緣尚未具足時,妥善運用這份歷史與制度的資產」。如此,方能避免政局失衡,也為自己爭取超越一任的可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