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Grace 王瑞德 范世平 林育卉【政治讀新術】完整版20250904

名家現場/紐約過境與政黨外交

發布時間:2025/9/3 09:14

去不了華府,紐約成為台灣正副總統過境美國第一選擇。圖為賴清德2023年赴巴拉圭參加新總統就職典禮,過境美國抵達紐約受僑胞歡迎。(翻攝總統府flickr)
去不了華府,紐約成為台灣正副總統過境美國第一選擇。圖為賴清德2023年赴巴拉圭參加新總統就職典禮,過境美國抵達紐約受僑胞歡迎。(翻攝總統府flickr)

圖文/鏡週刊

媒體披露賴清德總統原本規劃今年8月,有一趟國是訪問赴巴拉圭、瓜地馬拉及貝里斯,並來回過境美國紐約與達拉斯的行程。外媒報導,川普政府拒絕賴總統過境紐約,因此出訪行程取消。但總統府否認相關報導並表示,由於國內遭逢風雨肆虐亟待災後復建,以及與川普政府的關税談判仍在繼續進行中,總統暫無海外訪問的安排,不是被取消。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傳川普介入 勿過度解讀

最主要是,川普第一任總統時,負責亞太事務的美國國務院資深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最近發表「台灣如何失去川普」(How Taiwan Lost Trump)一文指出,民進黨的蔡英文、賴清德政府熱衷左派意識形態,而且不增加自己國防經費等,已嚴重觸怒了川普和美國保守派。又說民進黨政府跟拜登的民主黨同是左派政黨,在川普重返白宮後,賴清德政府仍然沉迷於左派幻想,缺乏與川普新右翼勢力的連結,導致一系列外交挫敗。根據他在美國政界的內部人脈關係得知,以往台灣總統過境美國,是常見的外交動作,但這次是川普總統親自介入,取消了這趟行程。最後並將箭頭指向曾任駐美大使的現任副總統蕭美琴,把她視為厭惡川普及川普所有政策小圈子的一員。文章內容有與事實諸多不符,出身川普陣營的前國務院顧問會有這樣的感覺與認知,縱使是錯誤的,也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正視不同的想定微言。

1979年美台斷交後,美國政府對台一直有「五黑名單」外交紅線,不允許台灣現任正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等五人,進入美國聯邦政府中樞所在的華府。儘管川普政府早在2018年通過並實施《台灣旅行法》,開放美國所有層級官員訪台,明定台灣官員可訪問美國。也就是說,川普政府取消不得到訪華府的五黑名單,蔡總統、賴總統卻仍無法踏上華府土地。對台灣最為友好的民主黨籍聯邦眾議院裴洛西議長,也不能邀請蔡總統到國會訪問,甚至演講,蔡總統要與接任的共和黨籍國會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見面,也只能選擇在美西的洛杉磯舉行。不管對台灣多麼友好與力挺,不分政黨,都有不得不的無奈及苦衷。在美國,不管哪黨執政,也不論是否完全執政,美國國家利益永遠超越政黨利益及個人私情。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正副總統既然去不了華府,與華府同在美東及聯合國總部所在,且為全球經濟心臟的美國第一大城紐約市,就成為過境美國的第一選擇。細數台灣民選總統出訪中南美友邦,來回途中過境紐約,也不是那麼輕而易舉的事,不可能像走灶腳,來去自如,全看美國總統及其政府當時綜合的主客觀考量。沒有絕對的對或不好,更與台美關係的親密與否沒有任何的關係。籲請社會輿論跟朝野政黨,大可不必針對台灣總統有關過境紐約議題加以炒作或是過度解讀。

陳水扁2003年出訪巴拿馬期間,過境美國接受國際人權聯盟頒獎。(達志影像)
陳水扁2003年出訪巴拿馬期間,過境美國接受國際人權聯盟頒獎。(達志影像)

台灣總統的過境外交,始於1994年5月,李登輝總統以參加南非總統與哥斯大黎加總統就職典禮為名,展開跨洲的元首外交多國訪問。當年已結束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制裁封鎖、準備積極與中國恢復關係的柯林頓政府,基於美國國家利益的最大考量,不同意李總統專機在夏威夷過夜,只准專機在檀香山軍用機場加油,這也讓李總統拒絕下機強烈抗議,引發美國政壇與社會輿論的聲援同情。但1994年的檀香山過境事件,並不影響接下來李總統1995年6月回到母校康乃爾大學,進行單一入境目的的破冰「訪問」演講,後續其他總統的美國行程則多為「過境」而已。1997年李總統再次過境夏威夷檀香山二天,特別拜訪旅居夏威夷的張學良。不過李總統三次過境訪問美國,居然沒有進入紐約曼哈頓市中心。

2000年阿扁總統就任後,台灣總統才開始有固定且頻繁的過境美國模式。阿扁總統任內過境美國17次,第一次是阿扁就職總統不到三個月的跨洲國是訪問,去程過境洛杉磯再到多明尼加參加梅西亞總統的就職典禮,接著訪問尼加拉瓜與哥斯大黎加,然後橫跨大西洋到非洲大陸的甘比亞、布吉納法索與查德。由於過境洛杉磯時,適逢民主黨的黨員代表大會要提名2000年該黨的總統候選人,柯林頓總統的專機就停在阿扁總統座機旁邊不遠處,那次的過境限制是不得與官方有任何接觸,而且還說國會議員也是美國的官方。害得主張美國應放棄一中政策與台灣建交,加州選出的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羅拉巴克,為了親自表達歡迎阿扁的到訪,沒辦法走飯店正門,仍排除萬難,從廚房通道來跟阿扁見面。

扁總統首例 過境至紐約

隔年2001年,台灣總統不得與也是代表美國官方的國會議員見面就打破了。阿扁不但成為第一位正式過境紐約並住一晚的台灣總統,同時跟20位左右的聯邦參眾議員會面;他們等國會表決結束,很晚的時間,還專程從華府一起搭乘專機到紐約,走飯店大門跟阿扁共進晚餐。誠如駐美代表程建人所稱,美國國會和行政機構都改善了對阿扁總統的禮遇。「這次美國眾議院特別以416票對0票,可以說是全票通過歡迎陳總統過境,此外,有很多國會參眾議員寫信,發表聲明歡迎他等,不一而足。」

阿扁總統第二次過境紐約,則是三天二夜,行程規格最高的2003年11月「欣榮之旅」。不只可以代表政府到甫過世的前第一夫人蔣宋美齡女士靈前致祭,並獲准在外頭跟大陣仗的媒體記者發表談話;同時接受國際人權聯盟頒發「二○○三國際人權獎」,以及以〈人權台灣、民主蛻變〉為題發表公開演說,席開一百桌,現場演講也立即轉播回台灣;另外還特別安排到911國際恐怖攻擊事件的遺址看他們的重建計畫,也參訪紐約證券交易所及《紐約時報》。第二天晚上安排遊河,從哈德遜河到東河,經過聯合國總部大廈,那是我們想要回去的地方,遊船上更盛大舉辦六百位台僑參加的晚宴,與會的AIT理事主席夏馨說:「小布希總統是台美友誼的天使。」

民進黨屬國際自由聯盟的左派政黨。圖為主席賴清德2023年出席亞洲自由民主聯盟30週年大會。(翻攝民進黨國際部臉書)
民進黨屬國際自由聯盟的左派政黨。圖為主席賴清德2023年出席亞洲自由民主聯盟30週年大會。(翻攝民進黨國際部臉書)

馬英九總統任內過境美國19次,其中2013年紐約過境停留40多個小時,也是唯一一次。2015年則以波士頓過境參加哈佛大學不公開座談會為代表,歷年行程大多低調,不想刺激中國為主要考量。蔡英文總統任內過境美國13次,最高規格為2019年7月過境紐約,並應哥倫比亞大學之邀舉行近五百人參與的閉門學術論壇。睽違3年8個月再出訪的「民主夥伴共榮之旅」,過境紐約與洛杉磯,最大突破為與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首度在美國本土會談,但沒辦法在紐約舉行而選在洛杉磯。

美顧問批評 遊說難補救

惠頓的文章還指出,台灣政府曾經想增強台美的關係,聘請美國遊說公司,試圖接近川普圈子的人。但惠頓認為找遊說公司的作法,是「淺薄的補救」。我們不理解惠頓的用意何在?李登輝總統時代也曾聘請遊說公司卡西迪,最後促成康乃爾之行,確實有用。2000年以後,發現功能有限,阿扁任內遂逐年遞減公關費,最後結束遊說合約。

所謂民進黨長期親近歐巴馬和拜登陣營,忽略共和黨,如今面臨美國MAGA右翼崛起,卻不知道怎麼適應,這才是問題所在。未讅說辭有何依據?民進黨成立之前的黨外時代,確實與美國民主黨聯邦參眾議員比較有交往。以阿扁為追求100%言論自由被羅織成獄的蓬萊島案為例,在一審判處8個月徒刑外加200萬元賠償金後,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裴爾與參議員愛德華甘迺迪共同邀請阿扁赴美訪問,並拜訪聯邦眾議員索拉茲,他們都屬民主黨籍國會議員。

回顧1986年創立的民進黨,在追求國家主權與拓展對外關係上,除了須面對國內保守主義政權的受限外,並無任何資源奧援,發展對外工作備極艱辛,直至1992年德國自由民主黨所屬「諾曼基金會」拜會民進黨,開啟民進黨與「國際自由聯盟」(Liberal International)日後合作的機會,這對民進黨早期的「政黨外交」有實質的助益與影響。繼1994年獲得國際自由聯盟的觀察員資格後,2002年民進黨正式成為國際自由聯盟的會員政黨。2000年台灣首度政黨輪替,2001年國際自由聯盟在法國史特拉斯堡的歐洲議會頒發「自由獎」給阿扁總統。民進黨、國際自由聯盟、歐洲議會之自由黨團及友台議員等壓力團體共同進行遊說工作,協助台灣在國際社會發聲,強化台灣作為一個民主法治、追求自由、保障人權國家之形象。

因歷史脈絡 影響外交深

相對於民進黨參加的「國際自由聯盟」,是一個由世界各地自由主義政黨結合的國際政治組織,1947年在英格蘭牛津創立,總部位於倫敦。「國際民主聯盟」(International Democracy Union)成立於1983年,是全世界保守主義和中間偏右至右派政黨所成立的跨國政黨聯盟,在英國倫敦成立,總部設於德國慕尼黑,主要會員政黨:有美國共和黨、英國保守黨、德國基民黨、韓國國民力量黨以及台灣的中國國民黨等右派政黨。

美國民主黨不是國際自由聯盟的成員。國際自由聯盟主要由奉行自由主義的政黨組成,民主黨在美國的政治光譜上屬中間偏左,黨綱中雖包含自由主義元素,但整體政治立場並非完全等同於國際自由聯盟所提倡的純粹自由主義。

倒是美國民主黨曾共同發起成立「民主主義者聯盟」(Alliance of Democrats),這是一個鬆散的政黨合作組織,成立於2005年,已在2012年解散。

蕭美琴曾經擔任國際自由聯盟副主席。(翻攝民進黨國際部臉書)
蕭美琴曾經擔任國際自由聯盟副主席。(翻攝民進黨國際部臉書)

以政黨屬性來說,民進黨既屬國際自由聯盟的自由左派政黨,與美國共和黨參加的「國際民主聯盟」保守右派政黨自有不同。2006年阿扁總統以錄影在國際自由聯盟第54屆大會開幕式發表演說,2023年賴清德主席在國際自由聯盟祕書長William Townsend也與會的亞洲自由民主聯盟(CALD)三十週年大會致詞。2024年11月國際自由聯盟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舉行第64屆大會,民進黨籍范雲立委受邀在大會以〈壓力下的民主:對抗專制政權軸心〉發表演說。國際自由聯盟大會並通過〈今日世界決議文〉,讚揚台灣的民主成就,肯定賴清德總統透過「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來實現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理想與目標。決議文也提及民主台灣與專制中國互不隸屬,譴責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反對中國扭曲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文,強調台灣在維護全球和平與捍衛民主的重要角色。

民進黨1994年獲得國際自由聯盟的觀察員資格,1996年蕭美琴始被陳文茜推薦擔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副主任,1997年榮膺主任,是民進黨最年輕的黨務一級主管,擔任該職直到2006年。2005年至2012年間,蕭美琴獲選為國際自由聯盟副主席。民進黨的政黨屬性與政黨外交有其歷史原因,均非蕭美琴層級所能片面決定或影響。惠頓的文章似以偏概全要求蕭美琴一肩挑責,誠屬不可承受之重。

民進黨固然早期與美國民主黨走得靠近,也深知美國政黨政治,民主、共和兩黨輪流執政的民主常態,對兩黨都會有聯繫,並採等距立場,不會向特定政黨傾斜。F-16的採購與包括柴電潛艦在內的三大軍購案,都是共和黨的老布希與小布希總統批准出售台灣的。阿扁的民進黨政府提出三大軍購案特別預算案,與編足占GDP3%的國防預算案,就是被與美國共和黨同為保守右派政黨的中國國民黨藍委所擋掉的。前AIT台北辦事處楊甦棣處長在離任的記者會上,說他曾問重量級的國民黨籍立委,為什麼要反對三大軍購案?藍委竟然回稱:「政治就是這樣玩的!」

 


更多鏡週刊報導
名家現場/司法過勞與大法官
名家現場/切割、陽光與三金
名家現場/川普就職 台灣地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