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日12~週一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好厝抵家】

別再當成痣!最常見「基底細胞癌」恐侵蝕鼻子、眼睛、頭骨 醫曝3大好發族群

發布時間:2025/9/21 16:04

基底細胞癌初期外觀酷似痣,但會逐漸潰爛。有8成案例發生在頭頸部,紫外線曝曬是主要誘因。(示意圖/pexels)
基底細胞癌初期外觀酷似痣,但會逐漸潰爛。有8成案例發生在頭頸部,紫外線曝曬是主要誘因。(示意圖/pexels)

圖文/鏡週刊

臉上長出一顆「看似痣的小腫塊」可別掉以輕心!這可能不是單純的痣,而是全台最常見的皮膚癌──基底細胞癌。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曝曬太多小心中標!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提醒,基底細胞癌的病變細胞源自表皮基底層或毛囊最外層,好發在長者、膚色較淺者與男性。

高達8成案例出現在頭頸部,尤其是臉頰、鼻子、耳朵。主因是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另外,接觸三價砷化物亦可能誘發。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像痣卻會潰瘍!臨床上,最常見的表現是單一膚色或藍黑色結節(占約6成),大小約0.5~1.5公分,常伴隨「滾邊樣隆起」,中間出現不規則潰瘍,俗稱「啃咬狀潰瘍」。由於外觀與惡性黑色素瘤相似,必須經過專業鑑別。

另一種則是「表淺型病變」(約3成案例),好發在軀幹,呈現紅色鱗屑性斑塊,邊緣有透明小顆粒,外觀容易被誤認為皮膚原位鱗狀細胞癌。

治療通常以手術切除為主,包括廣泛性切除或保留組織較多的「莫氏顯微手術」。若腫瘤仍小或不適合手術,則可考慮刮除、電燒、冷凍治療,甚至搭配外用藥物。潘企岳強調,不論哪種方式,整體治癒率都大於90%,但術後至少需要追蹤5年。

潘企岳呼籲,基底細胞癌若放著不管,會逐漸侵蝕鼻子、眼睛甚至頭骨。民眾若發現臉頰、鼻子、耳朵出現不明腫塊,或是軀幹有紅斑、黑色線條逐漸擴大潰爛,千萬不要輕忽,應立即就醫檢查,避免病情惡化。


更多鏡週刊報導
她散步一腳誤踩化骨水「全身骨骼腐蝕慘死」 醫曝恐怖威力:巴掌大面積就能致命
喝水也會傷身?恐害腎臟、心血管出大事 營養師點名「10大喝水地雷」很多人全中
iPhone 17新機爆災情「2色幾小時就刮傷」 果粉傻眼:是新機還是二手?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