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五12~週六12】
王淺秋 黃國昌【鄉民監察院】完整版20250926
【好厝抵家】

全民的大愛成「甜蜜的負擔」!光復鄉物資蜂擁已難消化 專家:災後援助是一場「延長賽」

發布時間:2025/9/26 12:33

異動時間:2025/9/26 12:36

記者盧逸峰/花蓮報導

9月23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因颱風暴雨溢流,大量洪水與土石傾瀉而下,衝垮了交通命脈馬太鞍溪橋、泥水淹沒了光復鄉市區,頓時形成重災區。在災難發生後,民眾的愛心湧現,頓時有不少物資湧向光復鄉各處據點,然而大量物資已造成當地收容據點難以消化。目前已有包括慈濟在內的許多志工投入災區復原,到用餐時間就有不少熱心的志工挨家挨戶詢問是否需要食物或水;當地受災民眾向記者表示,目前三餐沒有問題,最缺的不是水也不是食物,而是工程機具跟人力協助重建家園。

在災難發生後,民眾的愛心湧現,頓時有不少物資湧向光復鄉各處據點,然而大量物資已造成當地收容據點難以消化。(圖/資料照)

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組長楊富民在臉書發文提醒善意需分階段,避免造成災難現場的負擔,「上一刻看到要熱食,下一刻就會發現消防、搜救有上千個便當難以消化」,大量的物資車輛出入更造成動線混亂。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楊富民建議,災後的援助應該分為「即時救援」與「中長期重建」兩個階段,當下需求為人力協助清除淤泥。隨著入秋、入冬,居民後續也將需要保暖衣物、鞋子、書包、課本,及修繕房屋的金援。

楊富民呼籲,想要貢獻一己之力的人,現階段現場需要人力自備工具協助清除淤泥,若無法到現場,不妨先等等。若想捐物資還沒寄出,也不妨先暫緩,避免送來現場後卻派不上用場。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楊富民提到,災後社區恢復正常功能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資與持續金援;且同一時刻不光是光復鄉受災,包括高雄、台東都有嚴重的災情,花蓮加里洞、阿托莫等部落是馬太鞍溪接花蓮溪的溪流彎道,也有嚴重災情發生,這些地方都需要外界救援。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