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六12~週日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每周一周四_政治讀新術

不要靠近河岸!馬太鞍溪恐「形成第二個堰塞湖」 V形缺口持續下切...專家憂潰壩

發布時間:2025/9/28 08:29

記者蕭廷芬/綜合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災情邁入第5天,最新監測顯示壩體出現明顯V形缺口,整體結構依舊不穩定。原先高達9100萬噸的蓄水量,如今僅剩約700萬噸,水位也從1139公尺降至1025公尺,只剩下約7.7%。專家提醒,若周邊鬆軟地質再度崩塌,恐怕會形成第二個堰塞湖,加上下游河道嚴重淤積,水流一旦改道,無路可走的河水可能從堤防缺口流出,再次威脅下游居民安全。

馬太鞍溪堰塞湖V形缺口持續下切.。(圖/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27)日公布空拍影像,雖然湖水已經開始溢流,但壩體仍持續下切,壩頂高度降至86公尺。水位約1025公尺,湖面縮減至15.5公頃,砂石量比高峰時減少約40%。觀測顯示,V形溢流口不斷侵蝕壩體,落差從79公尺擴大到114公尺,整體結構仍在被沖刷,暫時無法說「安全」。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近期天氣轉晴、短期內無大規模降雨,但集水區水流仍持續注入,加上壩體結構脆弱,一旦再遇降雨或餘震,仍可能引發新一波崩塌,甚至造成潰壩。林業署呼籲,下游居民務必遠離河道、河岸,紅色警戒是否解除,仍需視壩體穩定性、溢流水量與河道排水能力而定,不會草率決定。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