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二12~週四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好厝抵家】

電台訪問開啟拍攝靈感 10歲男孩好直白「台灣上公廁不用付錢」

發布時間:2025/9/30 20:54

圖文/鏡週刊

紀錄片《新來的小朋友》由印尼裔臺灣籍導演陳聖元(Martin Rustandi)執導,是他繼《逆者》後的第二部紀錄長片,主角竟是一名年僅10歲的印尼裔臺灣小男孩——Zane。這部片延續他對跨文化、身份認同的關注,但選材卻異常清新,用童趣視角帶觀眾看見「新住民二代」的日常。
 

 電台訪問開啟拍攝靈感,《新來的小朋友》Zane的童趣視角,帶觀眾看見「新住民二代」的日常。(海鵬提供)
 電台訪問開啟拍攝靈感,《新來的小朋友》Zane的童趣視角,帶觀眾看見「新住民二代」的日常。(海鵬提供)

故事從Zane的一場「電台初體驗」展開。自小在臺灣長大、習慣說國語的他,第一次被媽媽Ela鼓勵用印尼語受訪,既緊張又困惑,開始好奇自己究竟是臺灣人,還是印尼人?這段探索,也成為陳聖元拍攝《新來的小朋友》的靈感。片中,Zane的童言童語往往讓人會心一笑,例如他直率說出「台灣上公廁不用付錢」,把文化差異化為最直白的觀察。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Zane 的母親Ela服務於非政府組織(NGO),父親 Ricky則在大學教書,從小他就在雙重文化中長大。(海鵬提供)
Zane 的母親Ela服務於非政府組織(NGO),父親 Ricky則在大學教書,從小他就在雙重文化中長大。(海鵬提供)

導演因拍攝新住民短片而認識Zane一家,並被他獨特的中產背景吸引。母親Ela長期協助移工安頓生活,父親Ricky則是大學教授,兩人共同引導Zane理解「身份不只是標籤,更是一種生活選擇」。電影拍出這個家庭的真實日常,也呈現臺灣新住民社群的另一種風景。

Zane登上世界民族電影節海報後,海報鋪天蓋地貼滿捷運、學校與社區,他也瞬間在印尼鄉親間爆紅,成為茶餘飯後的明星話題。片中他被問「台灣和印尼哪裡才是家」時,童心妙答「有爸媽的地方就是家」,不僅擄獲觀眾的心,也點出電影最核心的溫度。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Zane在台灣長大,說的是國語,也自認是一個台灣人,第一次用印尼語上電台接受訪問才讓他感受到身分認同。(海鵬提供)
Zane在台灣長大,說的是國語,也自認是一個台灣人,第一次用印尼語上電台接受訪問才讓他感受到身分認同。(海鵬提供)

《新來的小朋友》不只是一段成長紀錄,更是一封寫給「新台灣家庭」的情書,展現文化交流下的幽默、好奇與愛。影片將於10月31日上映。


更多鏡週刊報導
金馬遞獎大使曝光! 4新生代演員「扛任務」象徵影壇世代交替
從小螢幕躍上大銀幕的冒險之旅 《蓋比的娃娃屋》帶來更多樂趣
曾敬驊李沐首搭校園純愛CP 冷血殺人魔戀上陽光芭蕾少女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