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一12~週二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好厝抵家】

「三高」恐加速腎臟損害!醫揭早期5警訊 學會這樣做延緩惡化

發布時間:2025/11/3 12:44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慢性腎臟病早期症狀不明顯,被稱為「沉默殺手」。恩主公醫院腎臟科蔡友蓮醫師提醒,「三高」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是造成腎損害的主要原因。她呼籲高風險族群應每3至6個月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延緩惡化,避免走上洗腎之路。

三高是腎臟病的隱形殺手 控制不好恐提早洗腎

根據衛生福利部113年死因統計資料,腎臟相關疾病已攀升為國人十大死因第九位,每十萬人口約有24.3人因此喪命,是不容忽視的健康議題。而根據台灣醫療研究團隊發表於《FrontiersinMedicine》2021年的研究顯示,在中老年族群中,高血壓與高血糖皆與慢性腎臟病風險顯著相關,其中高血壓患者罹病風險約為無高血壓者的2.2倍,高血糖者約為2.9倍,顯示三高控制不良會顯著提高腎損害風險。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蔡友蓮醫師說明,「三高」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是導致腎臟功能惡化的三大主因,彼此互相影響,形成惡性循環:

  • 高血壓:長期血壓起伏會破壞腎臟微血管,導致血管硬化、過濾功能下降,引發高血壓性腎病變。
  • 高血糖(糖尿病):糖尿病腎病變是全球最常見的洗腎原因。高血糖會破壞腎小球結構,即使抽血腎功能看似正常,尿液中也可能出現微量白蛋白(蛋白尿),若不控制血糖,腎功能將快速惡化。
  • 高血脂:血脂異常會促進血管發炎與動脈粥狀硬化,加速腎臟微血管損壞。

「泡、水、高、貧、倦」五警訊 早期發現可延緩惡化

蔡友蓮醫師提醒,由於腎臟具有高度代償能力,初期受損常無明顯症狀,使得民眾容易忽略,腎臟負擔將逐步累積成慢性傷害,等到出現症狀時往往已進入中晚期,錯失黃金治療期。早期腎臟病常無明顯症狀,但可留意以下「五字訣」:
(1)泡:尿液持續起泡、混濁或尿量異常。
(2)水:下肢水腫,按壓後凹陷不易回彈。
(3)高:血壓升高,腎臟失去調節鹽分與水分的能力。
(4)貧:頭暈、心悸,為腎性貧血的表現。
(5)倦:體力下降、長期疲倦。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時,蔡友蓮醫師亦指出,尿液與血液檢查是早期偵測關鍵。
■尿液檢查:若持續出現蛋白尿,代表腎臟已受損。
■血液檢查:透過肌酸酐與腎絲球過濾率評估腎功能;肌酸酐是肌肉代謝後的產物,主要經由腎臟代謝,並且隨著尿排出。當腎功能有問題時,排出的量就會變少,導致抽血檢驗發現數值增加。當腎絲球過濾率低於60mL/min/1.73 m² 時即為慢性腎臟病,需及早治療以延緩惡化。

她建議一般成人每年一次健康檢查;高風險族群如三高患者、65歲以上長者、有腎臟病家族史、肥胖、吸菸或長期服用止痛藥者,建議每3至6個月追蹤一次。

良好生活習慣可延緩腎功能惡化 早期介入避免洗腎

蔡友蓮醫師強調,腎臟病雖不可逆,但可以延緩。若能早期發現並穩定控制三高,大多數患者都能避免進入洗腎階段。她建議民眾在生活上應注意以下事項:
(1)飲食控制:採低鹽飲食以控制血壓與水腫,蛋白質攝取應適度,避免加工食品與含添加劑飲料;糖尿病患者須嚴格控糖。
(2)生活習慣:規律運動、戒菸戒酒、控制體重,並依醫囑定時服藥控制三高。
(3)用藥謹慎:避免來路不明的中藥或保健食品;使用止痛藥(NSAIDs)前應先確認腎功能,所有藥物劑量須依腎功能調整。

蔡友蓮醫師提醒,腎臟病可怕的不是洗腎本身,而是忽略了它的存在。早期發現、穩定控制三高,是守護腎健康、預防洗腎的關鍵。

【延伸閱讀】

「小便有泡泡」、「蛋白尿」是腎臟病? 醫:需正確判斷且追蹤

低鈉飲食不等於腎臟保健?腎病患者需留意「減鹽陷阱」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64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