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二12~週四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好厝抵家】

全球震驚!ChatGPT 新規上路「禁止提供醫療、法律、理財建議」 OpenAI 澄清真相

發布時間:2025/11/4 12:53

許多人經常會使用ChatGPT,詢問生活疑難雜症。(示意圖,Pexels)
許多人經常會使用ChatGPT,詢問生活疑難雜症。(示意圖,Pexels)

圖文/鏡週刊
 

人工智慧公司OpenAI 近日更新使用政策,明確禁止旗下聊天機器人ChatGPT提供醫療、法律與財務建議,強調此舉旨在降低風險、加強安全。消息曝光後引發全球熱議。不過官方隨後澄清,用戶仍能如以往般詢問健康與法律相關問題,只是ChatGPT將不再「扮演專家」,而被重新定位為「教育工具」,而非「顧問」。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政策劃清專業界線 禁止AI代替醫師與律師

OpenAI日前在官方「使用政策」(Usage Policies)中指出,自2025年10月29日起,旗下聊天機器人ChatGPT禁止用於「提供需專業執照的建議」,包括醫療、法律與財務3大敏感領域。

此外,政策同時禁止使用ChatGPT執行「沒有人工監督的高風險決策」、處理面部/生物識別資料、學術舞弊及其它敏感場景。OpenAI表示,此次政策更新主要是為了「使用者安全」與「責任風險控管」。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Financial Express》分析指出,這項改變是出於法律責任與監管壓力的考量。隨著聊天機器人被愈來愈多用來查詢健康症狀、法律權益或投資建議,若未經專業審查就作出解答,可能導致誤診、錯誤法律行動或財務損失。OpenAI選擇劃清界線,以避免誤用風險。

OpenAI澄清並非全面封禁:ChatGPT仍能協助理解健康、法律資訊

不過,《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澄清外界誤解。報導指出,社群平台X上出現「ChatGPT將全面停止提供健康建議」的貼文,引發熱議,甚至有用戶回覆「那我就沒用了」。

但OpenAI發言人強調:「這不是新改變。ChatGPT從來不是專業醫療或法律顧問,但仍是幫助人們理解健康與法律資訊的絕佳工具。」OpenAI健康AI研究主管卡蘭辛格哈爾(Karan Singhal)也在X上回應:「模型行為未改變。」

《商業內幕》報導指出,政策的重點在於區分「醫療資訊」(medical information)與「醫療建議」(medical advice)。前者屬於教育用途,後者則需持照執業。例如,ChatGPT可說明感冒時的基本照護方式,像是多喝水、開加濕器、服用普拿疼退燒,但不會診斷病因或開立藥方。

OpenAI也提醒,ChatGPT與醫師、律師間的關係不同,對話內容不受「醫病或律師—當事人保密特權」保護,理論上仍可能被司法機關調閱。此舉也呼應公司近月針對心理健康領域增設的安全防線,避免模型誤判使用者的情緒或病徵。


更多鏡週刊報導
粿粿突發17分鐘影片!認劈腿王子「不該跟他越走越近」 淚控范姜彥豐「要1600萬買離婚」
連戰二媳婦揭「全身3.6萬元穿搭」!最貴竟是這一樣 笑回:內在價值最高
王祖賢近照曝光!笑嘆「1特質」太困擾 罕見聊起「5大男神」回味當年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