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二12~週四12】
李明賢 黃揚明 黃敬平 詹為元【鄉民監察院】完整版20251118
每周一周四_政治讀新術

生物標誌物檢測 晚期胃癌精準治療新契機

發布時間:2025/11/18 09:30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胃癌是全球第五大癌症,在台灣則名列第八大致死癌症!儘管過去透過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治療,發生率一度顯著下降,但自2018年起,新診斷人數卻又逐步回升至每年近四千名。台灣胃癌醫學會理事長暨成大醫院外科主治醫師沈延盛指出,這波趨勢與台灣社會快速老化高度相關,日本預測未來胃癌將以75歲以上的老年人為主,台灣正步上日本後塵。

台灣早期診斷僅三成 篩檢不足成最大困境

令人憂心的是,台灣在胃癌防治上面臨「篩檢不足」的巨大挑戰。沈延盛醫師表示,過去二十年來,台灣胃癌的期別分佈幾乎沒有改變,早期胃癌診斷比例僅約三成。反觀將胃癌視為「國病」的日本與韓國,因推動全國性的胃鏡篩檢政策,早期胃癌診斷率高達七成以上,根據日本公開資料顯示,第一期胃癌的五年存活率約為95%,整體存活率約在65%以上,這些差異反映出不同國家在篩檢政策與診斷期別上的落差。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沈延盛醫師強調,胃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可能只是腹脹、消化不良、飢餓時疼痛或吃飽後不適,容易被忽略。提醒若有持續性的腸胃不適、胃食道逆流,或是有胃癌家族史、曾感染幽門桿菌等高風險族群,50歲以上應定期接受胃鏡檢查。

生物標誌物檢測成治療關鍵 五成患者可受惠新藥

過去,晚期胃癌的治療選擇有限,患者的中位存活期往往不到一年。然而,隨著精準醫療的發展,「生物標誌物檢測」已成為晚期胃癌治療的新關鍵。沈延盛醫師說明,目前醫界已發現多種與胃癌相關的生物標誌物,包括HER2、PD-L1、MSI-H以及緊密連結蛋白18等靶點,透過檢測這些標記,能幫助醫師為每位患者找到最適合的標靶藥物合併治療方式。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沈理事長強調,這些生物標誌物的陽性比例各有不同,HER2約佔5%至10%,MSI-H約佔5%至10%,而緊密連結蛋白18的陽性比例則較高,約佔25%至50%,因此醫學會也建議晚期胃癌患者在初次診斷時,應考慮一次檢測四種生物標記,避免錯失任何有效的治療機會。

生物標誌物檢測 六旬胃癌翁治療七年無復發

沈延盛醫師分享,曾經有一位六十多歲的男性第三期胃癌患者,醫療團隊為他進行生物標誌物檢測後,根據檢測結果量身打造術前標靶藥物合併化療策略,讓腫瘤縮小後順利進行手術,在臨床照護經驗中,透過檢測生物標記協助醫師評估可能的治療方向,讓患者能在治療規劃上取得更完整的參考依據。

全人照護不可少 精準醫療助抗癌成功

沈延盛醫師強調,成功的癌症治療需要採用全人照護理念,將癌症視為慢性病來管理。建議胃癌患者應維持正常飲食、攝取足夠營養,飯後散步10到15分鐘促進腸胃蠕動,保持體能對抗疾病。也呼籲台灣胃癌防治需雙管齊下,除了持續推動早期篩檢外,也應善用生物標誌物檢測與精準治療,讓更多胃癌患者都能夠重拾健康人生。

【延伸閱讀】

胃不舒服總當胃炎?幽門桿菌、飲食習慣都和胃癌風險有關

85歲翁特殊血型輸血好困擾 罹「胃癌」用達文西手術出血少不用輸血康復出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83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