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王義川 王瑞德 陳柏惟 馬郁雯【政治讀新術】完整版20251120

世新大學口傳系畢展「往復流傳」 展現語言的流動與思想的延續

發布時間:2025/11/20 10:52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第16屆畢業成果展「往復流傳」於11月19日在管理學院一樓正式開展。今年展覽主題源自系上長期關注的「溝通循環」,以訊息在發送、接收與回應之間的反覆往返為核心概念。總召巫奕憲表示,主題並非字面上的復古,而是象徵語言與意義在互動中不斷延展的流動狀態,希望藉此呈現學生在語言、敘事、影像與社群內容上的多面探索。

世新大學口傳系畢展《往復流傳》開幕大合照,為期三天展出學生創新力作。(圖/世新大學 提供)

巫奕憲分享,籌備過程中最具挑戰之處,是在龐大的畢展團隊裡整合老師與同學的不同想法,必須不斷調整溝通方式,才能確保各組朝共同方向前進。他提到,「口語傳播」的範疇遠比字面更廣,今年14個展間的主題涵蓋跨文化交流、訊息匿名、敘事互動等面向,展現系上將「口語」視為理解世界的重要行動,而非僅止於單一的口語表達。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另一個亮點,是口傳系論文組與研討會同步登場,讓學生能在更完整的學術與實務舞台展現研究成果,也促進與產業、學界的連結。巫奕憲笑說,策展過程讓他真正體會「面對不同對象,需要不同策略」,並從與廠商合作的實作中累積難得的經驗。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多組專題作品展現出本屆學生對「溝通」的不同詮釋。其中一組以《流》為概念,透過大水缸象徵「人生如河」,瓶中的故事承載著觀眾與創作者的生命片段,象徵交流與回應的循環。觀眾不僅能取出他人故事,也能將自己的經驗投入其中,使展覽成為一個持續流動的共同敘事場域。

《流》以大水缸呈現「人生如河」的意象,讓觀眾透過互動傳遞故事。(圖/世新大學 提供)

另有團隊走入台灣廟會文化,以街訪與田野調查紀錄廟會從業人員的心聲,希望打破社會既有印象,讓觀者理解這項文化背後的歷史、情感與社群關係。

《聲傳千載》透過廟會文化,讓觀眾理解廟會並打破刻板印象。(圖/世新大學 提供)

口傳系副教授方正璽指出,在AI快速崛起的時代,口語傳播的重要性不減反增,因為科技能改變形式,卻無法替代「理解與回應」的核心。他觀察到學生已能挖掘事件背後的深層意義,期待他們未來能在社會各領域中持續發光。

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蔡祐吉認為,口傳系學生天生具備分享與表達的能量,而展覽正是展現跨文化溝通能力的最佳舞台;助理教授劉文英則表示,期盼觀眾能從作品中看見「理解」在溝通中的循環與流動,並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共鳴。

本次「往復流傳」畢展自11月19日11時展出至11月21日15時,地點為世新大學管理學院一樓。系上誠摯邀請校內外觀眾共襄盛舉,感受口傳系以溝通為核心的創作能量與思想流動。

《異饗天開》提供觀眾試吃跨文化創新食品。(圖/世新大學 提供)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