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王義川 王瑞德 陳柏惟 馬郁雯【政治讀新術】完整版20251120

移植非血癌治療終點!「三吹四請」助提防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

發布時間:2025/11/20 12:30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潘昱僑報導】近期知名資深藝人確診血癌的消息引起社會關注。臺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滕傑林科主任表示,大眾對血癌無須過度恐慌,隨著醫療進步,不少患者的病況可穩定控制,唯進行骨髓移植後可能出現排斥反應,影響皮膚、眼睛、肺部與口腔等部位,但若能定期回診追蹤、留意症狀和及早治療,患者都有機會維持生活品質,做到與疾病共存。

移植後免疫系統攻擊健康器官 致GvHD(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滕傑林科主任說明,血癌目前治療方式包含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與骨髓移植,有些患者認為成功配對、完成移植,代表治療也將迎來結束,實際上新的治療旅程才正要開始。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異體幹細胞移植,也就是俗稱的骨髓移植,是藉由植入捐贈者的造血幹細胞,建立一套新的免疫系統,以清除肉眼看不到的癌細胞、降低復發風險。」當這些幹細胞成熟、新的免疫系統包括T細胞、淋巴細胞等形成後,可能誤把患者的正常組織也當作外來物,並發動攻擊,引發「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簡稱GvHD),也就是一般常說的排斥。

GvHD(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症狀分急、慢性 可侵犯多重器官恐致命

傳統上以移植後100天為界,100天內發生稱為急性GvHD,之後則為慢性GvHD,但臨床發現兩者常同時存在。滕傑林科主任指出,目前也會依臨床症狀進行區分,如果是突然發生、來勢洶洶的皮膚紅疹、口腔內膜破裂等,屬急性症狀;器官持續發炎與纖維化為慢性症狀,病程可能歷時多年,間中也有機率伴隨急性症狀。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GvHD(移植物抗宿主疾病)可侵犯全身器官,其中以皮膚、眼睛、肺部與口腔最常見。滕傑林科主任說明,患者可能出現如燒燙傷般的劇烈疼痛、口腔纖維化等,角膜結痂則會影響視力,即使移植眼角膜,後續仍可能再次遭排斥。他也提醒,尤其應警惕肺部的變化,「肺一旦出現纖維化,會讓患者出現喘、咳嗽等症狀,嚴重者需依賴氧氣或呼吸器,甚至有致命風險。」

掌握「三吹四請」及早察覺排斥 回報醫師症狀以利啟動二線治療

移植後第一年是重要的觀察期,急、慢性症狀都有可能出現,滕傑林科主任呼籲應掌握「三吹四請」原則:「三吹」,即每三個月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查,掌握肺部健康;「四請」則是留意「皮膚、肺部、眼睛、口腔」4部位的異常變化,即使症狀不明顯也不可忽視,應盡快告知醫師。

臨床上第一線治療多以類固醇控制急性發炎,但長期使用易導致免疫力下降、血糖上升、骨質疏鬆等副作用,且部分患者反應不佳。面對上述情況,滕傑林科主任呼籲,患者須及時向醫師回報症狀及副作用,以利醫師及早調整療程,以利進入第二線藥物治療。臨床觀察顯示GvHD(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相關症狀,特別是肺部方面的喘、咳等獲改善,實際用藥可能因患者個別狀況而有所差異。

30歲男移植後爬樓梯易喘 確診慢性GvHD(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滕傑林科主任也分享,一名30多歲血癌患者移植後病況控制良好,原本身材高壯的他,在移植後幾個月發現爬樓梯容易喘、咳嗽。他原本以為是感冒,但在醫療團隊的專業判斷下進行肺功能檢查,確診為慢性GvHD(移植物抗宿主疾病),初期使用類固醇治療,症狀仍持續,後來進入第二線藥物治療,患者表示肺部症狀較先前改善,現在還經常和友人一起爬山、出國旅遊。

密切追蹤、不輕忽警訊 積極治療GvHD(移植物抗宿主疾病)助重返日常

「骨髓移植的目標是希望讓病情穩定,但若移植後的併發症導致患者生命受威脅,反而是事與願違。」滕傑林科主任表示,定期回診追蹤、主動反饋症狀,能幫助醫師及時掌握患者的健康狀況,藉由早期發現和治療,盡可能避免慢性排斥引發器官纖維化、造成不可逆傷害;若治療不如預期,也建議及早與醫師討論調整治療方案。

滕傑林科主任也指出,GvHD(移植物抗宿主疾病)其實是移植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患者完全沒出現症狀,可能代表免疫力仍不足、癌症復發風險也隨之升高,「所以我們容許適度的GvHD(移植物抗宿主疾病),但要避免其影響正常器官的運作,透過積極治療穩定發炎反應,患者的生活也有機會逐漸回歸正軌。」

【延伸閱讀】

6旬婦急性血癌復發! 積極治療助微量殘留病灶陰性達標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精準治療新趨勢 專家:基因檢測有助制定個人化方案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85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