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好厝抵家】

信義房屋Podcast 邀代書解析「繼承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5/11/27 13:59

房產中心/綜合報導

面對繼承,最難的往往不是程序,而是家人之間的不安與糾結。信義房屋Podcast節目「房屋聽信義」推出「繼承怎麼辦?」主題,連續兩集邀請信義房屋契約部代書林祐民,從實務經驗出發,帶聽眾了解繼承背後交錯的法律、情感與金錢課題,提醒民眾,「提早準備,不只是安排財產,更是延續對家人的愛。」

信義房屋房屋聽信義節目邀請信義代書林祐民分享繼承議題。
信義房屋房屋聽信義節目邀請信義代書林祐民分享繼承議題。(圖/信義房屋)

林祐民指出,常見的繼承情況是長輩過世後留下房產、存款、股票、基金、汽機車、黃金與外幣等多元資產。若在長輩仍在世時,就已清楚溝通,才能減少爭議,例如「一間房子給哥哥、一間給弟弟、現金再平均分配」,並在繼承分割協議中寫明,往往能讓繼承過程較為順利。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分享一個「四姊一弟」棘手案例。高齡父親生前曾口頭表示土地要留給兒子,現金分給女兒,卻未完成正式贈與或立遺囑。父親過世後,姐姐們主張依法都享有繼承權,引發家族爭執。最後在專業人士協助與多次溝通下,姐妹依特留分繼承較小持分,弟弟取得較多土地權利價值持分,並避免走上漫長訴訟。林祐民感嘆:「沒談到錢,感情都很好;一牽涉到分配,很多從小累積的不公平感都會在那一刻一次爆出來。」

面對民眾最常認為複雜的繼承流程,林祐民也拆解步驟表示,首先至戶政事務所辦理死亡登記並申請除戶謄本,接著向國稅局申請被繼承人財產清冊,了解名下不動產、汽機車與金融遺產,再申報遺產稅及繳納,取得遺產稅繳(免)稅證明,最後至地政事務所辦理不動產繼承登記,同步處理銀行帳戶等金融資產。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提醒,從除戶、查財產到完成登記,若資產較複雜、繼承人又多,過程拉到半年都屬正常,「可以交給專業代辦,但每一個環節自己也要搞懂,畢竟那是要由你來承接的人生資產。」

節目也談到民眾常誤解的觀念,例如「可以先偷偷把帳戶裡的錢領出來,少繳遺產稅」。林祐民直言,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那一刻就開始,名下財產即屬全體繼承人共有,若有人私自提領,恐涉及侵占與偽造文書風險,絕非好做法。


除了繼承程序與稅務,節目也聚焦在「如何減少爭產」。林祐民觀察,許多長輩一方面忌諱談生死,一方面又對「小孩感情很好」過度自信,覺得「等我快不行再說就好」,但真正爭執,往往就是在那個「來不及好好說清楚」的時刻發生。

他分享,近年已有不少五十多歲、經濟狀況穩定的客戶,開始善用每年244萬元贈與稅免稅額,逐年贈與給子女,搭配遺囑與資產結構規劃,「讓自己一生用得安心,也降低最後變成高額遺產、造成子女壓力與糾紛的風險。」

對於「喬不攏先擺著不管」的房產,林祐民也提供實務解方,可先由一名繼承人代表,辦理「共同共有」繼承登記,讓不動產合法完成繼承,也保留日後再協調、出售或分配的彈性,「最怕的是什麼都不辦,放到被列管、甚至送國產署」

「遺產分得好,留給孩子的才會是愛」林祐民建議,長輩若有立遺囑意願,一定要確認形式與內容符合法定要件,避免成為無效遺囑;而繼承人則應主動了解家中資產與繼承順序,必要時諮詢專業代書或律師,不要把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資產接棒,變成一場傷感情的爭奪戰。

透過節目上關於繼承的深度對談,信義房屋希望陪伴更多家庭在面對生老病死與財產傳承時,更有準備、更少遺憾。節目也提醒聽眾,只要及早規劃、善用專業,繼承不必是壓力來源,而能成為延續愛與照顧的最後一份禮物。

更多內容請上「房屋聽信義」收聽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