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8/10 14:41
圖文/CTWANT
疾病管制署昨(9日)表示,國內12年來首見俗稱「食腦變形蟲」(brain-eating amoeba)的「福氏內格里蟲」(Naegleria fowleri)感染致死個案。台灣寄生蟲學會前理事長黃高彬也指出,由於症狀無特異性、難以早期診斷,且無特效藥,一旦發展為腦炎,死亡率為99%,提醒民眾泡溫泉或戲水要小心。此外,美國近61年來也出現154起感染個案,其中僅有4人存活,為此美國CDC官網也整理了該寄生蟲的5大QA,帶您一起了解相關症狀,及如何避免感染。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什麼是食腦變形蟲?
「福氏內格里蟲」是異葉足綱(Heterolobosea)的內格里蟲(納氏蟲屬),俗稱食腦菌、食腦變形蟲、福氏阿米巴蟲。在其生物生命周期有3種型態:囊胞、類阿米巴以及鞭毛蟲。雖然福氏內格里原蟲並非阿米巴原蟲,但由於其在環境適於生存時,會以類阿米巴的形式存在,故被廣泛誤認為是阿米巴原蟲的一種。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類若不小心將食腦變形蟲吸入鼻腔,由於找不到其他食物來源,福氏內格里原蟲便會沿著嗅覺神經,透過篩板(Cribriform plate)中央的縫隙進入腦部,進而引發「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Primary Amoebic Meningoencephalitis,PAM),但喝下遭病原體污染的水則不會被感染。
食腦變形蟲會在哪裡出沒?
福氏內格里原蟲常見於25℃以上的溫水環境,在約42℃時繁殖力最旺盛,因此在美國,大多數感染皆與游泳有關。當環境適於它生存時,福氏內格里蟲以類阿米巴的形式存在,在土壤或水中緩步移動尋找細菌做為食物。對此,美國CDC也列舉了食腦變形蟲出沒的地點,包括:湖泊、河流及溫泉等溫暖的淡水;工業或發電廠排放的溫水;氯含量不足的游泳池、衝浪主題公園等娛樂場所;自來水或熱水器;湖泊、池塘和河流底部的沉積物或土壤。
症狀有哪些?
美國CDC指出,PAM的最初症狀通常會在感染後5天出現,但也可能潛伏長達12天,一旦出現症狀後病程非常快速,通常在5天內致死。初期症狀包括頭痛、發燒和噁心。晚期症狀則涵蓋:頸部僵硬(stiff neck)、思考混亂(confusion)、注意力不集中(lack of attention)、失去平衡感 (loss of balance)、癲癇發作、幻覺(hallucinations)和昏迷。一旦症狀出現,患者通常會在2周內死亡,死因通常是感染造成的腦組織破壞。因此若有上述症狀應立刻就醫,尤其是近期曾接觸過溫暖淡水的患者。此外,值得慶幸的是,福氏內格里蟲的感染不會人傳人。
如何治療?
由於PAM非常罕見,而且感染後的病程進展非常快速,因此很難有效的治療。不過部分證據表明某些藥物可能有效,其中最新的藥物米替福辛(Miltefosine)已被證明可以在實驗室殺死福氏內格里蟲,且過去的4名倖存者中有3人皆透過這類藥物進行治療。
如何避免接觸?
美國CDC指出,由於將食腦變形蟲吸入鼻腔才會感染並引發PAM,因此降低感染風險的最佳方法便是盡量避免將水吸入鼻腔,尤其在變形蟲可能出沒的地區應避免跳進水中,並將頭部保持在水面以上。此外,使用洗鼻器等清洗鼻竇的設備時,一定要使用消毒過的水。
今日除息!這「金融股」股價開高衝後慘翻黑 自營商大手拋售破億元
向太豪砸買下台北4塊地送媳婦!只因想蓋動物園花園 霸氣喊:想要就我就買
台商在台北101旁遭黑幫擄走 明仁會開直播「切手指」勒贖400萬
台股回神反彈逾300點!投信卻大砍5檔電子股 這檔英特爾夥伴砍出近4000張
千金股再迎新兵?這「半導體概念股」上市案過關 今股價勁揚收1,720元
撐不住了?「這檔」受美關稅衝擊股價崩跌…連拉2根跌停登弱勢股王 網哀:還在破底
才剛被大摩點名!「這2檔老AI」慘遭三大法人連殺8天…股價迎血崩 網哀:被提款去鴻海了
鴻海帶頭衝鋒!三大法人敲進破2萬張 這檔加速車用市場布局狂掃4.6萬張
訂單看到2026年!投信猛敲這檔輝達供應鏈近2000張 「補助換股」鴻海遭錯殺...再砸近3億元撿貨
目標價下調153元!這「電子大廠」Q2業績亮眼 卻遭外資提款逾10億元
高雄BMW少年深夜炸街惹怒命理師 父出言護航「又沒殺人」眾怒討要道歉
博愛座成為時代的眼淚 優先席做了什麼改變?
面板股強勢回神!外資連10猛買「這檔」逾5.4億元 FOPLP出貨助股價爆量彈升
桌球甜心鄭先知肇事奪命 650萬和解換緩刑2年
降低關稅衝擊拯救工具機產業!《企併法》修正案拍板 5年內有望成立15家產業控股公司
泡漫畫店6天!製毒師猝死陳屍包廂 2年前落網遭判刑10年
權值股熱翻天!台積電、鴻海成交額雙霸榜 這檔「無人機股」爆量逾95億也點火
獨/國北教大體育系傳集體霸凌案 當事學生曝內幕:問題在學校
不是表決多數就贏!賴清德這次說對了 白催票:別讓20%反核決定電價
Q2毛利率創掛牌新高!「這檔」Q4量產拚營運 美、中、台布局加速下半年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