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週五21~週六21】
丁學偉 葉元之 楊筑鈞 謝文苑【週五不政經之人民的正義】完整版20241213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高溫殺人1】2起農民死亡疑與高溫有關 農民:太陽曬了會咬人 

發布時間:2023/9/11 05:58

今夏全球飆高溫創歷史新高,當溫度越高,中暑的人越多,7月嘉義更傳出青農疑似因中暑身亡的案例,顯示熱傷害是全球暖化下必須正視的威脅。
今夏全球飆高溫創歷史新高,當溫度越高,中暑的人越多,7月嘉義更傳出青農疑似因中暑身亡的案例,顯示熱傷害是全球暖化下必須正視的威脅。

圖文/鏡週刊

歐洲聯盟(EU)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指出,今年7月全球均溫16.95度,是地球史上最熱的一個月,台灣雖沒飆出破記錄高溫,整體氣溫仍明顯比往年更高,中南部更陸續傳出農民在正午田間猝死,因熱傷害就醫的人數也突破千人。當高溫開始傷人,每日都需在戶外工作的勞工首當其衝,我們採訪經常中暑的鐵皮工人,和無法在正午休息的機場地勤作業員,了解他們如何在今夏高溫中掙扎求生。隨氣候變遷影響加劇,這樣的炎熱只是開端,戶外工作者該如何在高溫下全身而退?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7月中,嘉義民雄一位39歲的何姓農民猝死田邊,媒體報導,當日中午氣溫35度,懷疑何男中暑,青農於田間被熱死,引發熱議。8月中,我們來到事發的民雄菁埔村,早上10點,雲朵稀落,溫度計上的水銀條慢慢攀過30度,43歲的民雄青農聯誼會副會長嚴佳祥,自田裡施肥歸來,急急從冰箱裡拿出涼飲:「現在太陽會咬人,曬了會痛啊!」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下田恐熱死 更怕工作停擺

村裡一半的水稻田剛插秧,另一半則因水庫缺水而停灌。氣候變遷加劇乾旱,嘉南二期稻停灌,是30年首見。嚴佳祥的田多位在不需停灌的井水區,他得以照常下田耕作,一張臉曬得黝黑發亮。

民雄鄉青農聯誼會有176名會員,人數在縣內居冠,許多是像嚴佳祥一樣的專業農民,但嚴佳祥並不認識出事的何姓青農,只知何父過去以噴藥為業,工作被無人機取代後改種番茄,何男偶爾幫忙。據他回憶,事發當天確實格外炎熱,「現在7月如果沒下雨,大概早上7點多就會熱到受不了。」

7月是農忙季節,農民嚴佳祥要收割、又要育苗,有時天氣炎熱無風,他忙到忽略身體警訊,就因此中暑。
7月是農忙季節,農民嚴佳祥要收割、又要育苗,有時天氣炎熱無風,他忙到忽略身體警訊,就因此中暑。

而他自己也曾在同個月中暑。一般農民為躲避高溫,多已改在清晨下田,9點休息,某日他擔心下午下雨,硬是在田裡排秧苗到早上10點多,「如果那天下午沒做,又下雨,整批秧苗會悶壞,損失就十幾萬元。」當天田裡無風,太陽不大,他發覺自己沒流什麼汗,回家後全身疲憊,隔天開始腹瀉兩天不止,四肢無力,以為吃壞肚子,就醫才被告知是中暑。

喝完飲料、抽完菸,嚴佳祥起身繞到倉庫另一頭,準備下午要撒的肥料。嚴家三代務農,父輩為人代耕,隨農村人口老化、流失,農地無人承接,嚴佳祥十多年前回鄉租地種稻,至今手上已有三十多甲水稻田。他種稻如經營企業,僱用3、5名工讀生,從育苗、翻土、拔草、噴藥、割稻至烘乾都自己來,也投資百萬元割稻機和無人機,只差輾米沒做。

育苗後緊接就要插秧,嚴佳祥得知自己中暑,當場請醫生為自己打一針,「有人說打針對身體不好,可是我比較喜歡打針,很快就好,明天就可繼續做了。」7月逢一期割稻、二期插秧,工序一道接一道,為了不錯過作物生長時機,他雖全身無力,仍照樣下田。嚴重中暑可能引發休克或心臟衰竭,死亡率超過3成,難道不怕像何姓農民一樣熱到倒下?「會啦,但我更怕的是,死掉了,這麼多工作誰要做?」他不好意思地笑。

後續檢警相驗,何姓農民死因為心因性猝死。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治醫師陳秉暉說明,熱中暑確實為引發心因性猝死的原因之一,但若死者到院時已死亡、無法進行抽血或其他檢查,較難判定是否為中暑所致。

 

熱傷害就診 較去年增一成

然而類似案例不止一起。8月中,彰化立委參選人吳音寧在臉書上揭露,溪州一名從事園藝工作的農民,早上出門工作,中午回家休息時突然離世,死因同樣為心因性猝死,懷疑也是高溫所致。我們致電吳音寧,她說明,死者家屬並未要求解剖,無法確認心因性猝死成因,但死者生前確實於高溫環境下工作,才會如此推斷。

高溫確實容易傷人。按衛福部急診就醫資料,今年6至8月有1,766人因熱傷害就診,較去年同期增加1成以上。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所研究員龍世俊,以全台健保資料庫分析就醫與氣溫的關係,發現當「綜合環境熱指數」(WBGT)(註:綜合計算氣溫、相對濕度、太陽輻射及風速的指數)超過32.5以上的危險等級,全台中暑急診的風險就會增加8成。

中研院環變所研究員龍世俊分析台灣健保資料,發現當綜合環境熱指數達到一定程度以上,中暑急診風險會顯著增加。
中研院環變所研究員龍世俊分析台灣健保資料,發現當綜合環境熱指數達到一定程度以上,中暑急診風險會顯著增加。

氣候變遷下,夏季高溫已是常態,根據氣象局資料,台灣夏季長度已增加為120至150天;每隔1到2年,就會出現一個飆破38度的夏天,比10年前更頻繁。而今年雖未出現38度以上的極端高溫,全台各測站在最熱的7月1日至15日,平均氣溫也比往年多出一度以上。

如今台灣的綜合環境熱指數,每年平均有15天達到危險級,必須長時間曝曬的戶外工作者,也因此面對更高的熱傷害風險。3年前,屏東即曾有太陽能板工人施工時因熱中暑、引發中樞神經衰竭而死亡,今年6月法院判定僱主有過失責任,判兩個月有期徒刑。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鏡相人間】高溫殺人 氣候變遷下的戶外工作者
【高溫殺人2】鐵皮工人中暑不敢請假 「老闆都在看」
【高溫殺人3】比起高溫假 專家認為這招才是真解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