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補版健身房(WEEE Fitness)_250425-250524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補版健身房(WEEE Fitness)_250425-250524

原來如此!侯友宜口誤下的「羅斯福路」 見證數十年來台美情誼

發布時間:2023/9/18 14:30

記者盧逸峰/台北報導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正在美國訪問,但受訪時不慎將美國前總統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誤稱為「老羅斯福路」,引發外界議論。事實上,羅斯福路是台北市目前唯一一條以外國人名字命名的道路,命名由來則是紀念美國前總統小羅斯福,在戰後對中華民國的友善援助,因此早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前就將這條台北市主要道路命名為「羅斯福路」。

羅斯福路是台北市南區的主要交通幹道,其中羅斯福路五段、六段過去是萬新鐵路路廊,目前仍留有鐵道文化意象。(圖/北市工務局)

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曾於2021年撰文介紹羅斯福路歷史。工務局說,羅斯福路是台北市南區的主要交通幹道,自一段至六段,兩旁生活圈經過時代的變遷,不斷衍生更豐富的城市風貌,十分值得欣賞探索;羅斯福路在公館以北部分闢建於日治時期,是城內通往城南的道路,在1950年代中期,由時任台北市長的高玉樹拍板決策拆除違建,將道路寬拓寬至40公尺,而計畫初期經費不足,高玉樹爭取讓當時美援公署協助編列了「市區道路改善補助費」的預算,羅斯福路一到四段才得以鋪設柏油,也開啟了美援道路的先例。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治時期鋪設的鐵路新店線(萬華至新店,俗稱萬新鐵路)原先為運送文山區煤、木材及茶葉等產業資源,後來則為兼具觀光及通勤鐵路的功能,因此昔日台北人可搭火車到碧潭旅遊,後來隨公路運輸銳減,萬新鐵路在1965年停止營運,鐵路拆除後的路廊就改興建道路,就是今日的羅斯福路五至六段,目前在羅斯福路五段與景隆街交叉口處附近仍留有萬新鐵路意象。

羅斯福路起始於愛國西路以南,終於北市文山區與新店交界,沿途有中央銀行、南門市場、國語日報社、台灣大學、台電大樓、公館商圈、水源市場等重要據點,不但見證了台北城繁華的歷史軌跡,也是雙北通勤族每天南北往返的交通大動脈。如今隨著侯友宜的口誤,恰恰映證了幾十年來台、美之間的堅定情誼。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