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週二12~週四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孩子不說話1/「疫情關在家」兒童語言遲緩增1倍 醫師震撼!2歲童竟不會講話

發布時間:2023/11/25 07:25

一位2歲幼童不僅完全不會說話,也無法與他人溝通,就連生活自理能力都有問題,經幼兒園老師通報後才進行語言治療。(示意圖/非當事人,桃園市教育局提供)
一位2歲幼童不僅完全不會說話,也無法與他人溝通,就連生活自理能力都有問題,經幼兒園老師通報後才進行語言治療。(示意圖/非當事人,桃園市教育局提供)

圖文/CTWANT

疫情高峰已過,但疫情間誕生的幼童已出現「後遺症」。多位醫師向CTWANT透露,近來幼童語言遲緩門診量暴增1倍,甚至發現一位2歲孩子一個字都不會說,「連貓狗的模樣都不知道,實在令我非常震撼!」專家提醒,語言遲緩應是疫情間沒機會外界接觸所致,恐拖累學習與社交,容易情緒異常,有可能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任林秀縵說,近來的早療評估初診發現一半的孩子都有語言遲緩,門診量大約增加1倍。土城醫院語言治療師林立竺表示,近2~3年明顯感覺1~2歲的孩子「不太發出聲音」,求診人數也增加,以今年8~10月為例,相較於去年同期就增加5~6成。

林秀嫚說,日前一位2歲的孩子在幼兒園老師建議下就診,一般2歲孩童至少有50個字的詞彙量,但這個孩子完全不會講話,因此進入幼兒園後,不只無法與其他人溝通,就連一般生活自理能力都有問題,老師認為需要尋求專業協助。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進一步了解後,發現孩子只會看圖片,尤其熟悉手機,卻對一般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完全不了解。」林秀縵說,原來這個小朋友出生在疫情期間,長時間都待在家中,養成看3C的習慣,常常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減少與別人溝通的機會,也無法正常發展語言能力。

孩童若有語言遲緩的情形,不只影響溝通能力,也可能會造成情緒問題,長期下來恐影響心理健康。(示意圖/123RF)
孩童若有語言遲緩的情形,不只影響溝通能力,也可能會造成情緒問題,長期下來恐影響心理健康。(示意圖/123RF)

自行開業的語言治療師林育榮、陳佳儀,經常到各學校、幼兒園服務有語言需求的孩子,也深有同感。「疫情期間出生的孩子目前大約2~3歲,正是語言快速發展的階段,但近一年許多幼兒園老師都反應有語言發展疑慮的孩子,比過去增加了約2~3成。」林育榮說,可能是這些孩子因疫情較少外出、與人交流,或是見到人的時候都戴著口罩,所以造成語言能力稍微落後。

林立竺也發現,由於疫情期間長期戴口罩,少了觀察嘴型的機會,許多幼童更難以學會說話,不只如此,由於經常聽到隔著口罩說話的聲音,甚至也會造成孩子們說話時帶著一種「悶悶」的音調。

「早療評估中語言遲緩的孩子通常都伴隨情緒障礙。」林秀縵觀察到,語言遲緩直接影響溝通能力,當孩子無法與別人互動,就會進一步影響人際關係,若年紀再大一點,也會影響學業,更重要的是,當孩子心裡想說的話,無法順利表達出來,或是說得不夠好,這中間的落差就會導致孩子容易出現情緒反應,甚至衍生出心理問題。

林育榮建議,當孩子因為說不出來而哭鬧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嘗試說話,只要孩子說出話後,就立即滿足需求,循序漸進讓孩子了解「原來說話可以更快得到東西」,多給予孩子正向的經驗,建立好的循環,就能減少負面情緒反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