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週四12~週五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吳崢 李柏毅 簡舒培 溫朗東【政治讀新術】完整版20241212

工程師包尿布上班因「鼠蹊部流膿 」 醫曝不是青春痘而是汗腺炎

發布時間:2024/1/29 22:42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領先亞洲各國,發表《化膿性汗腺炎臨床診療共識建議》,建議同時評估手術及藥物治療。(圖/報系資料照)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領先亞洲各國,發表《化膿性汗腺炎臨床診療共識建議》,建議同時評估手術及藥物治療。(圖/報系資料照)

圖文/CTWANT

南韓明星李洪基日前透露,罹患化膿性汗腺炎長達18年,由於臀部會疼痛潰爛流膿,必須隨身攜帶10件內褲更換,甚至動過8次手術。事實上與李洪基有同樣困擾的人不在少數。一名50歲的工程師,大約7年前發現鼠蹊部和股溝冒出2到3顆「痘痘」,後來從點延伸成線,更出現腫脹、分泌物,甚至包尿布上班,直到1年多前自己上網找線索,終於證實困擾多年的怪病是「化膿性汗腺炎」。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這名翁姓病友分享,大約7年前發現鼠蹊部和股溝冒出2到3顆「痘痘」,陸續在皮膚科、外科、泌尿科「流浪」都沒有得到確切診斷,後來病灶更從點延伸到線,於是被轉診到大腸直腸科,診斷為肛門廔管,在醫師建議下接受手術,沒想到術後更痛,腫瘤、流血和組織液,多到將衣褲浸溼,不得不穿紙尿褲,一度因為失去了好好坐、好好走路的能力,而懷疑人生。

翁姓病友表示,病灶嚴重時面積有如3個手掌大,直到有天,他自己上網找到台大皮膚科教授廖怡華的衛教文章,請皮膚科醫師化驗組織,才發現原來是被「化膿性汗腺炎」害到了,透過手術和生物製劑治療,總算穩定病情,重拾正常生活。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大醫院皮膚科主任蔡呈芳說,病灶通常發生在腋下、肛門周圍、會陰部、女性乳下等特定部位,嚴重時會不斷滲出膿血,產生異味,甚至形成皮膚廔管,就像下水道一樣互相聯通,輕輕擠壓就引爆周邊膿皰破裂、滲出膿液。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廖怡華指出,化膿性汗腺炎平均被延誤診斷7.2年,病識感低、不易確診是目前兩大困境。台灣皮膚科醫學會領先亞洲各國,發表《化膿性汗腺炎臨床診療共識建議》,建議同時評估手術及藥物治療;針對中重度病友,若接受全身系統性抗生素治療12周後未達預期效果,則應考慮使用生物製劑治療。

另外,皮膚科醫學會已訂出醫學指引,建議使用全身性抗生素治療12週後,若改善效果未達預期,即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目前生物製劑需要自費,一年需要約80萬。廖怡華表示,皮膚科醫學會希望健保能針對連續使用抗生素12月後無效者能納入健保給付,減少病友負擔。

蔡呈芳表示,對於身體已經出現「地下水道」有多處相通廔管的患者,就一定要動手術才能根治。提醒有吸菸者、肥胖、或是荷爾蒙異常、皮膚常摩擦或是多汗症者都是發生化膿性汗腺炎的高危險因子,若不處理也有可惡化成鱗狀細胞癌或是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導致,導致嚴重感染症出現敗血性休克,得特別當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