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週日21~週一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春行導演搭檔拍出生命遺憾 紐約放映獲好評

發布時間:2024/4/16 09:59

王品文、彭紫惠執導的「春行」從家庭出發,拍出美好事物一去不復返的遺憾,片中語言、景色及習俗深刻展現台灣質地,在紐約新導演/新電影影展上深受好評。

國片「春行」入選紐約新導演/新電影影展,13日在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行北美首映,導演王品文(右2)、彭紫惠(左2)應邀出席映後座談。(圖/中央社)

「春行」由喜翔、楊貴媚主演,描述一名丈夫不捨妻子驟逝,在潮濕的春初展開一段面對生命遺憾的旅程。本片入選第53屆新導演/新電影影展(ND/NF),13、14日分別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林肯中心電影協會(FLC)放映,王品文、彭紫惠應邀出席,與觀眾分享幕後故事。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兩人今天在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受訪,談到父母逐漸老去,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後許多生命消逝,令她們格外有感,成為這部探討家庭、生命及死亡的電影創作動力。

彭紫惠說,很多事即使再努力也把握不住,使得人生充滿遺憾,例如片中丈夫懊悔未能在妻子生前表達情感。現代社會追求效率,進戲院看電影、放慢生活步調等美好事物可能逐漸遠去,她因而認為,在這麼快的世界裡,失去的反而是「生命本身」。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成為兩人使用復古的超16毫米(Super 16)底片拍攝,且刻意在電影畫面保留底片邊緣的原因之一。

王品文說,數位時代電影底片沖印公司稀少,往後底片可能走入歷史。她也害怕觀眾未來不再進戲院看電影,電影就此消失,不再是藝術媒介。

王品文曾赴美國讀電影製作研究所,以短片「軍犬」勇奪台灣女性影展金獎。彭紫惠曾赴西班牙讀藝術創作研究所,創作包括繪畫、陶瓷及電影等媒材。兩人因喜歡藝術電影而結緣,「春行」是攜手合作首部長片,王品文展現電影工業訓練成果,彭紫惠在剪接等環節掌握影片韻律,不同背景為合作擦出火花。

「春行」去年拿下西班牙聖賽巴斯提安國際影展(SSIFF)最佳導演銀貝殼獎,在新加坡國際電影節、香港國際電影節也有斬獲,且成為繼「大佛普拉斯」後,6年來首部入選紐約新導演/新電影影展的台灣電影。

MoMA電影部門策展人許娜(La Frances Hui)形容「春行」宛如做工細膩的雕塑,令她想起導演侯孝賢早期拍攝手法。映後座談中,本片拍出別具台灣味的潮溼感、翠綠山景、宗教民俗風貌也博得觀眾肯定。

更令觀眾難忘的是全片使用台語,對白自然,貼近老百姓生活樣貌。

王品文說,一開始就決定以台語為對白,且特別觀察家中長輩互動,將台語聽起來像嫌棄、實際上表達愛意的語句加進劇本。她與彭紫惠沒有完全照劇本拍攝,會跟演員討論每場戲的核心精神,放手讓演員以更自然的方式呈現。

難得的是,台語並非喜翔的母語。王品文說,喜翔為演好角色下很多工夫在語言上。

在彭紫惠眼中,主角勞工階級身分適合講台語,但台語正如片中的生命,正在逐漸消逝。她的父母成長時是戒嚴時期,在學校無法說台語,台語跟國語相比有些不登大雅之堂;到了她這代,在學校、跟政府打交道時也不講台語,這語言顯得有點「失落」。

她說:「一個語言背後承載很多人的共同記憶。如果我有小孩,小孩可能沒辦法講我媽媽在家裡會講的語言,可是那語言背後有很多我對他們的情感。」

(中央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