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8/19 11:17
解讀2758號決議(4)
(中央社記者石秀娟華盛頓19日專電)中國稱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確認台灣為其領土。美國學者戴傑說,聯合國無權決定台灣地位,但中國已取得進展,若成功恐不利台灣的安全;而這也是中國企圖改變國際秩序的一環,不光是台灣的事。
美國賓州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Chi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主任、政治及法學教授戴傑(Jacques deLisle)日前接受中央社專訪指出,中國堅持2758號決議已徹底解決台灣的國際地位,長期持續推動聯合國接受這個立場,並自2010年以來加強力道。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戴傑說,這是非常「站不住腳」的論點,不符國際法及其解釋。中國利用聯合國內部對它有利的情勢,透過由秘書處法律事務廳(Office of Legal Affairs)發佈「備忘錄」等方式,讓「一中原則」逐漸在聯合國生根。美國及台灣的邦交國曾成功反制,但中國的推展很順利,台灣能如何有效反制非常重要。
●2758號決議僅處理誰代表中國席位 無關台灣地位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聯合國大會1971年通過第2758號決議,內文指出,聯合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也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並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驅逐出聯合國及其附屬組織。
戴傑指出,2758號決議僅處理誰代表聯合國的中國席位而已,沒有提到台灣。決議「不是要解決台灣地位、台灣是不是中國一部分的問題」;同時也不涉及聯合國體系外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的問題。
戴傑說,當時中國總理周恩來還對決議草案沒有處理台灣地位表達不滿。當時周恩來說:「如果決議通過,台灣地位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另外,討論時有超過30個國家發言指出,該決議只是處理中國席位的代表資格。
而從聯合國的權限來看,戴傑強調,「2758號決議也沒有辦法解決台灣國際地位的問題」。聯合國既不是立法機構、更不是國際法院,「它實際上無法決定領土、主權的問題,無法決定台灣是否屬於中國」。
●聯合國無權決定台灣地位 中國利用備忘錄運作
事實上,戴傑說,當初討論中國代表權問題時,聯合國秘書處曾有備忘錄說明,承認一個政府在國際組織的代表權與承認一個政府是兩件本質不同的事;且承認一個國家或承認該國政府是個別國家的權力,「聯合國沒有這樣的權力」。
儘管如此,中國仍主張2758號決議使用「承認」一詞即代表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戴傑指出,這是對「承認」的「錯誤解讀」,這裡指的是「知道這個狀況」,並不是外交或國際法上的「承認」,因為這是國家或政府才有的權力。
戴傑指出,中國在聯合國力推擴大對2758號決議的解釋,最顯著的成效是在背後運作,促使聯合國的法律事務廳分別在2010年3月、10月各發佈1份備忘錄。
第1份備忘錄提到,2758號決議通過後,聯合國在所有情況下都認為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沒有獨立的地位。第2份備忘錄要求秘書處文件提到台灣必須使用「台灣,中國的一省」(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戴傑說,北京對此「非常滿意」,2022年對台政策白皮書也引用10月的備忘錄。現在聯合國秘書處都稱台灣為「中國的一省」,官員不時提到「一中原則」,越來越多官員「一直聽到一中」,中國的主張「逐漸形成聯合國的立場」。
例如,3月的備忘錄是回應持中華民國護照能否參加「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會議。戴傑說,聯合國大可以簡單回說,因為中華民國沒有席次,所以無法進入,但官員卻就此借題發揮。
戴傑補充,要注意的是,和2758號決議一樣,這2份備忘錄的出現也不代表中國完全成功拿到它想要的,因為聯合國無權決定台灣的地位。
他表示,3月的備忘錄僅適用護照的技術問題。10月的備忘錄要求秘書處稱台灣為「中國的一省」,但同時也說,會員國若用其他方式稱台灣,秘書處必須接受,頂多只能在報告中加註說明,報告文字不代表聯合國的立場。
10月的備忘錄是為回應中國的抗議,當時與台灣仍有邦交的諾魯向聯合國提交報告,提到對「中華民國(台灣)」的感謝,中國批諾魯違反2758號決議。
●台灣友邦報告因對台稱謂遭拒收 抗議後聯合國讓步
中國利用2758號決議偷渡「一中原則」的行動,也踢過鐵板。
根據戴傑的研究,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UNDESA)突然在2018年決定,會員國針對推動永續發展目標(SDGs)提出的國家自願檢視報告(VNR)若沒有稱台灣為「中國的一省」,報告就不上網公開,也不能轉傳給其他會員國。
UNDESA更在2023年發表手冊,要求所有報告都要用聯合國規定的國家稱謂。
期間有台灣的邦交國用「台灣」、「中華民國(台灣)」,拒絕更改或刪除,報告因此無法放上網。他們質疑UNDESA沒有法律依據,來回折衝後,UNDESA同意改回原作法,即接受會員國的原始報告,但加註與其立場無關的免責聲明。
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Ban Ki-moon)2007年3月拒收台灣盼加入簽署「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的信函,並指出,2758號決議透過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已認定中華民國(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潘基文7月回應台灣申請加入聯合國案時,也引2758號決議,指秘書處無法接受台灣申請。他的發言人事後更補充,「2758號決議是『聯合國一中政策』的基礎」。
美國當時以「非文件」(non-paper)與潘基文溝通,內容包括「2758號決議沒有確定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也沒有提到中國對台灣的主權等」。
戴傑指出,潘基文當時承受相當大的壓力。根據維基解密(Wikileaks)的資料,潘基文也告訴美國,他會停止使用那些不利於台灣的表述。他也說,台灣加入聯合國的議題是由會員國決定,並非不可討論。
●國際社會若接受中國論點 台海將面臨更高風險
根據習慣國際法(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穩定的人口、明確的領土、自主運作的政府及與他國交往的能力,是構成國家的要素。戴傑說,台灣有這些屬性,且某種程度比某些國家更明確,但台灣議題複雜,現階段很難應用國際法規則認定其地位與主權。
戴傑指出,中國以2758號決議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稱為國際法,對所有國家具有約束力。這很荒謬,因為它缺乏國際法應有的普遍適用性。
戴傑說,中國能有效在聯合國推動它的主張有幾個因素:聯合國的「一國、一票」結構對北京很有利、聯合國的官僚性、聯合國高層官員有很多是中國籍,再加上台灣對很多國家來說並非特別重要的議題、台灣也不在場等等。
中國也在聯合國外的場域將2758號決議與「一中原則」掛鉤。例如,中美洲議會(PARLACEN)2023年引用2758號決議取消台灣作為永久觀察員的資格,今年初諾魯也引用2758號決議與台灣斷交,台灣邦交國僅剩12國。
戴傑指出,邦交只是一個國家與他國交往的其中一種形式,台灣與許多國家有緊密的非正式關係,邦交國少、缺乏國際承認不代表沒有國家地位。但中國讓台灣邊緣化,「讓台灣看起來越不像國家,就越有利中國宣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戴傑說,國際社會若接受中國對2758號決議的看法,中國將更能主張以武力或脅迫達成統一是合法的;他國以提供武器或介入等方式支持台灣則是威脅中國領土完整和主權,是不適當、不合法的,「台灣安全及台海現狀面臨更高的風險」。
●揭露中國論述缺陷及意圖 擴大反制力量
戴傑指出,中國稱2758號決議已徹底解決台灣的國際地位,這是「站不住腳」的論點,「這個論點的缺陷必須被揭露出來」,使它失去正當性。
他說,如果能進一步論述,強調中國的作為是意圖「改變現在的國際秩序與規則」,中國是國際秩序的「修正主義者」(revisionist),就表示這「不只是攸關台灣的問題而已」,台灣也能獲得更廣泛的支持,同時可以避免形成美國對抗中國、或美國與台灣邦交國對抗中國這種看似過於政治化的局面,而是凸顯許多國家都關切國際體系運作規範可能受到挑戰,會是更有效的反制。
(中央社)
第3季GB200出貨量達1萬櫃!大摩按讚3檔供應鏈 投信卻狂殺這2檔
要噴破天際了?「這檔強勢股」月漲幅飆67.1%...亮燈漲停八大官股回血2億 「它」漲半根也被出清
上半年稅後純益年減78%!「這檔」擬發債20億還銀行借款…股價連環崩成弱勢股王 網哀:救人喔
離奇?行政院把國旗「倒掛」20分鐘 卓內閣解釋了
關稅20+N%風暴 金仁寶集團三巨頭:台灣有能力化解危機
江蕙北高復出開唱吸金13億!「周杰倫昆凌真的來了」 夫妻放閃全被直擊
矽光子股紅光閃耀!波若威、眾達-KY強勢亮燈漲停 立碁等6檔跟上勁揚、僅「它」收黑跌逾2%
綠能黑手伸向東海岸?台東風電的地址、電話與崇越子公司一樣 藍委要求郭智輝不要再神隱
出關首日股價強升!這「光通訊大廠」Q2毛利率直衝61%創新高 營收暴增1.02倍
快訊/中颱楊柳衝向台灣!澎湖縣明天停班停課 海岸港區下「禁制令」
楊柳颱風來襲!台鐵花東線、南迴線明日全部停駛 西部幹線部分列車也截短行駛
博士旺猛拔第3根漲停!邦泰、智基開盤即攻頂 電子零組件股13檔亮燈...領軍26檔封板
遭控夜會百億富豪當小三!嘎琳首露面回應「就是努力工作」 筠熹急出面解圍
快訊/楊柳颱風強勢侵台!嘉義市宣布明天停班停課
快訊/楊柳颱風來襲!屏東縣明13日停班停課
小兒狠玩隔日沖?「這檔」股價才剛漲停就吞大黑K…外資狂殺2萬張 被大摩點讚「它們」也躲不掉
快訊/楊柳颱風逼近東台灣!花蓮縣明日停班停課
快訊/楊柳越來越靠近了!雲林縣明13日停班停課
鴻海破不了200?投信斥資逾3億敲進上千張 這檔PCB龍頭H1賺24億...橫掃逾4000張
快訊/颱風楊柳強勢撲台!嘉義縣列陸上警戒區域 8月13日停止上班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