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二12~週四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上學得閃變電箱、跟汽機車爭道! 民團批校園周邊交通環境不安全「恐加劇少子女化問題」

發布時間:2025/2/10 17:27

記者盧逸峰/台北報導

開學在即,靖娟基金會等民間團體今(10)日召開記者會呼籲國土署等政府機關正視通學交通環境改善的執行成效,針對政府已投入近48億元改善校園周邊,民團實地檢核19所學校周邊通學環境,給出「全面不及格」的分數,平均分數僅33.79分。根據民團實地觀察,許多學校周邊仍缺乏安全步行的空間,得穿越重重的障礙,如電箱、電線杆,還得用性命跟汽機車爭道,更擔憂將加劇我國少子女化的問題。

民團實地觀察,許多學校周邊仍缺乏安全步行的空間,更擔憂將加劇我國少子女化的問題。(圖/靖娟基金會)

靖娟基金會及民團提出建言,為保障學童通學安全,應確保步行空間不中斷,包括校地周圍與通學路之步行空間連續性;應加強照明與能見度,包括通學區與行穿線的照明與能見度,提升兒童夜間的通行安全;也認為專業意見要多元,在通學環境改善政策中納入民間交通安全專業團體的意見,從更多角度審視工程設計與規劃的不足之處。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安全駕駛監督聯盟理事長林美娜呼籲各地方政府落實《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6.1 人行道淨寬之規範,避免常見電線桿及街道傢俱霸道之處,阻礙輪椅族順暢通行權,並請地方嚴格審查設計圖與竣工驗收時,邀請有經驗之無障礙實務者參與。

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理事洪晨翊指出,實地檢核後發現,校園周邊仍存在動線安全不足、道路設計不良和缺乏管制設施等問題。而車道過寬容易促使車輛加速,但主管機關未縮減車道寬度或設置減速丘,而是依賴測速照相,做法治標不治本;此外,改善範圍僅限學校周邊,周圍人行道和騎樓整修後仍有破損和突出物,且一旦孩童走出改善區域,仍因人行道不連續,仍然要面臨人車爭道的風險。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羅宜則發現,縱使在交通環境相對完善的臺北市,仍有許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包含學區周邊的路寬以及行人穿越道的周邊硬體設施,若連資源豐富的首都都無法保障學童及家長乃至於周邊居民的通行安全,因此對學童的安全感到十分憂心,也擔憂這將加劇我國少子女化的問題。

台灣學童在求學的路上,不只需要穿越重重的障礙,如電箱、電線杆,還得用性命跟汽機車爭道。(圖/靖娟基金會)

台南市人本交通促進協會理事長余志祥直指,台灣學童在求學的路上,不只需要穿越重重的障礙,如電箱、電線杆,還得用性命跟汽機車爭道,這就是目前台灣對待國家未來主人翁的方式,在此呼籲政府以及國人,請盡快還給學童一個平安通學環境。

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副秘書長劉于濟則提到,透過這次調查,明確發現調查中的學校周邊的無障礙通行設計非常不良。因此呼籲主管機關應該要整體設計,不要逼迫輪椅使用者走慢車道。劉于濟強調,舉例是針對輪椅使用者,但是行人中還有視障者、聽障者、心智障礙者等等的族群,也應獲得適當的交通設施支持。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代表賴宣佑則分享,實地勘查可以看到地方政府和國土署確實有讓校園周遭的人行道變寬變得更好行走,但希望能移除行穿線附近的障礙物,避免阻礙用路人視野;但也發現部分工程改善後的車道變得更寬,且人行道拓寬後卻出現餐車擅自佔道,讓交通改善效果打折。

桃園人本交通推動協會理事潘紫瑄分析,桃園市多數學校周邊僅有步道,以中壢延平路為例,因少數店家反對,導致超過5所學校共用的通學路徑多年來無法連貫;例如大竹國中小因停車需求受限,至今無法設置人行道,這類情況普遍存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