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從心所欲而踰矩:老柯、大罷免和國會龍頭的距離

發布時間:2025/2/24 07:00

文/楊晶晶(資深記者、政論節目主持人、台大法學博士)

無論民進黨台北市立委王世堅早已多少次表明反對仇恨式罷免,始終沒人當一回事,這回與柯建銘總召的黨內互打,終究掀開了綠營內部壓力大悶鍋。

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近日與立委王世堅黨內互打,掀開綠營內部壓力大悶鍋。(圖/民進黨立法院黨團 臉書粉專)

被提起罷免的綠委,苦惱還要再多一次無謂選舉,花錢又傷精力,擔心黨中央資源不足救不了近火;沒被提起罷免的立委們偏向低調處理,盡量避開這段仇恨值加倍區間;在藍營立委被霸激戰區,有機會在補選提前上位者,成了罷免鷹派;更多2026要選議員的現任或新人,樂見罷免成曝光舞台。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黨內呈現大罷免多重宇宙,但頭已經洗下去,剎車為時已晚,還得考量面子掛不住的窘境,倘若罷免真將大成功,執政黨脫胎換骨,回到完全執政,世間從此了無煩惱。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罷免成果不如預期,接下來民進黨必須要有心理準備,柯總召口中的「大咖」將如何重振黨內團結?如何設法不連累2026主戰場?

人稱柯總召的柯建銘,是立院最資深元老級人物,從第二屆到現在第十一屆,連續兩任總統蔡英文與賴清德當立委期間,他都是總召;陳水扁與蔡英文辭黨主席,他都是指定代理黨主席,在民進黨內和國會地位崇高可見一斑。柯總召無疑是全黨、甚至全立法院最認真的一人,所有委員會的所有法案,必定讀到聊若指掌,同黨立委在半夜三更接到他的簡訊更是家常便飯,彷彿睡眠時間對柯總召來說不存在。位在立院對街老咖啡店樓上的辦公室,無論何時都是告大小部會拜會人潮絡繹不絕,特別是完全執政時期,國會大小案,柯總召說了算。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立院的記者要等到柯總召停下腳步來採訪幾句,著實是件難事,因為他不是在趕行程的路上,就是在開會,一整天爆滿的行程,腳步總是匆匆。當突然見到柯總召頻繁上媒體專訪,就知道他要幹大事了。上一回是2016年蔡政府取得在完全執政,想爭取國會龍頭時,最近又見柯總召密集曝光,則是為了大罷免。九年前距離國會議長一步之遙,蔡英文一聲令下,老柯吞了,認命繼續當總召,而今年他已73歲,帶頭舉旗站在罷免潮的浪頭,與其說他想再度爭院長,其實更像是老柯豁出去的政治生涯最後一戰,尋求一個更崇高的歷史定位。想要「從心所欲」很容易,難就難在「不逾矩」,考驗政治智慧。

全台各地滿佈的連署站,有規模、有系統,身為黨團總召的老柯,不太可能坐在黨團裡開開記者會就有如此大的組織動員成效,黨的機器勢必有動起來。老柯說,「大咖」最後一定會壓軸登場,確實也沒錯,若黨籍立委有危機,總統兼黨主席怎能不出面站台。然而,黨內雜音與反彈來自於「大咖」對於發起大罷免的行動,究竟是被告知後的半推半就,還是共議制產生的結論,柯建銘是被指定的先發,抑或是倚老賣老的先斬後奏。先後順序很關鍵,代表了最後責任歸屬;責任歸屬很要命,牽動了黨內權力結構重組,以及下一場選舉布局與勝敗。

從賴總統的正向回饋,到急著切割滅火,若接下來罷免藍委成效不彰,民進黨的低迷勢必蔓延至2026地方選舉。(圖/總統府提供)
從賴總統的正向回饋,到急著切割滅火,若接下來罷免藍委成效不彰,民進黨的低迷勢必蔓延至2026地方選舉。(圖/總統府提供)

為何民進黨內矛盾現在才炸鍋?幾個關鍵時間點的氣氛轉變,可嗅出化學變化。

2月10日,立法院長韓國瑜當賴總統的面勸退大罷免時,賴巧妙回應「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言下之意就是國民黨惡搞預算,才會迎來罷免之果,此刻大罷免對府院來說,形同對抗在野黨的談判籌碼。16日播出老柯電視專訪,透露賴總統將壓軸出場,隨後連續兩天,府方急忙切割表明「並未討論過」,18日再由同為新潮流的黨團幹事長吳思瑤替賴總統聲明立場,將站在第二線協助人民,黨中央也會出面協助被「亂霸」的綠委

從賴總統的正向回饋,到急著切割滅火後,再加上黨內大砲王世堅出面嗆老柯挺賴,從急轉直下的氛圍可以推測,或許原本真如老柯所言,大罷免是府院黨共同決策、是規劃好的劇本,誰知柯建銘太急太衝太興奮,誤把不該說的說溜嘴,彼此嫌隙矛盾因此炸裂。原先預計可在總預算協商破局後,替大罷免催油門,順勢給了府院黨站出來的正當性,被老柯提前爆雷劇透後,大罷免節奏恐怕已被打亂。即使一開始是柯總召主導的劇本,此刻導演也已換人。

追求退休前英勇一戰,柯建銘卯足全力賭一把,綠營國會過半高枕無憂,履歷上多一筆立院院長榮退有望;沒贏,頂多維持現狀,還能英勇地擔當府院最信賴的防火牆,一個心直口快,卻讓情勢添加變數。縮小罷免規模,從大罷免變小罷免,可能是綠營唯一能下的台階,平息黨內躁動,對外風險控管。

若接下來罷免藍委成效不彰,低迷勢必蔓延至2026地方選舉,最糟的狀況就怕如2018年九合一,黨主席最後請辭下台。屆時全黨責任歸屬很難不回溯到柯總召身上,精疲力盡還當不成全村英雄,還得黯然肩負敗戰投手。就差一步的立法院長大位,或許就差在那一點點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高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