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3/17 10:20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林宗憲報導】視力越來越模糊,不要再以為是眼鏡度數不夠!「黃斑部病變」是造成許多長輩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振興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科主任許粹剛醫師就指出,若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儘早消除眼內水腫,就有機會控制病情。民眾也可以協助長輩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檢測是否有黃斑部病變的症狀。
許粹剛醫師指出,黃斑部正常情況下並沒有血管,若視網膜有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增生,血管破裂、血液滲漏到黃斑部,將形成類似房屋漏水的異常狀況,被稱為「黃斑部病變」。黃斑部病變主要常見類型有:由老化引起的「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nAMD或wAMD)」、「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PCV)」,以及由糖尿病導致的「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E)」。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亞洲人中,最常見的類型是「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PCV)」。許粹剛醫師說明,與一般黃斑部病變不同,PCV由脈絡膜血管異常增生引起,像一顆定時炸彈,平常看似穩定無症狀,但血管可能隨時破裂、引發大量出血,甚至會導致玻璃體出血,造成突發性的視力喪失。
黃斑部病變的治療方式以眼球內注射藥物為主,過去僅有單機轉的抗血管新生因子藥物,許粹剛醫師指出,台灣近期引進雙機轉眼內注射藥物,不僅同樣擁有抗血管新生因子的機轉,還加入了抗血管生成素,可加強消除眼內水腫的效果。許粹剛醫師在臨床上的實際應用也與西方國家的臨床試驗結果相符,能看到患者無論是新生血管消退,還是眼內水腫的消除,都有不錯的成效,視力衰退也獲控制,對傳統藥物反應不佳的患者,如今也有了新的治療選擇,實屬對患者的一大福音。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斑部病變難以完全治癒,仰賴長期治療,但患者往往希望減少治療頻率、期待「一針見效」。對此許粹剛醫師表示,國內外研究皆指出,治療初期前三至四個月,每個月施打三至四針,患者若積極配合治療,及早消除新生血管和眼內水腫、穩定視力,視病情改善程度有機會逐步降低施打頻率,治療效果顯著的患者,還能延長至每四個月甚至每半年施打一次。
目前眼內注射藥物也已納入健保給付,給付條件為視力介於0.05至0.5之間,老年黃斑部病變患者先進行螢光顯影檢查,確認是否有活性新生血管,而由糖尿病引起的黃斑部病變,中央視網膜厚度須大於300μm。第一次申請可獲8支針劑的給付,醫師也會依患者恢復狀況,判斷是否還需進行第二或第三階段的申請。
許粹剛醫師表示,可能含有類固醇成分的「黑藥丸」,或在眼周進行針灸等偏方,皆可能對眼睛造成更多傷害,請患者還是要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黃斑部病變初期新生血管較小,積水也較少,及早介入治療,穩定視力的機率就更高。許粹剛醫師也強調,許多長輩有視力模糊的問題,卻遲遲不願就醫,導致錯失黃金治療時間,提醒民眾要多留意家中長輩的視力狀況,看不清東西、顏色不夠鮮豔,都有可能是黃斑部病變!
民眾也能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為家中長輩進行檢測,許粹剛醫師表示檢測步驟如下:
許醫師也提醒民眾,不要同時使用雙眼進行檢測,會無法辨別是哪一隻眼睛出問題。若有任何異常狀況,就要盡快就醫,檢查是否發生黃斑部病變,以便儘早介入治療。
【延伸閱讀】
「消腫療法」勝過減少注射次數!快速見效才是黃斑部病變治療關鍵
罷免案31:0不意外?他點名柯建銘一意孤行:早就跟你說不行了
只拿提款卡不夠用了?她問「簽帳金融卡有必要嗎」 網一面倒回應曝光
劍魚增中颱!氣象專家:另有熱帶擾動27日恐成颱 雙北上看38度高溫「12縣市亮橘燈」
反核神主牌不保?她開黨內第一槍:能源政策應檢討
公投不綁大選沒過關黃國昌要提案重綁 王鴻薇:國民黨支持
只有財報利多還不夠!輝達釋出重磅消息:機器人將有新大腦 台積電、鴻海「它們」等著噴?
「努力到最後一刻」郭智輝親赴南部關心災後修繕 指示加速讓災民恢復正常生活
應援心意200%!李雅英病後回歸 自責「沒能展現百分百能量」曝身體狀況
核三公投綠「南高屏本命區」生鏽 柯志恩:意識形態操作核安核廢恐懼失效
公投案驚見南部綠營鐵票生鏽?他點名柯志恩:妳根本不懂
基隆民宅深夜驚傳惡火!警消灌救13分鐘內撲滅 無人傷亡
搶進無人機、機器人市場!「這檔」法說會後連拉2根…7天噴28.46% 下半年營運看好
林口長庚「65萬月薪」搶病理科醫師!院長坦言人才荒 急診、護理、藥師均類似狀況
華爾街齊聲喊多!輝達目標價上看194美元 分析師:成長趨勢沒有放慢跡象
內閣改組將下台!郭智輝視察台糖海埔畜殖場復原進度 建議整建成為「一條龍循環園區」
為何朱立倫表態交棒盧秀燕「趕燕上架」? 吳靜怡:想續任就參選
匯損、價格戰雙利空!「這汽車大廠」第二季難敵虧損…每股虧2.01元 1原因樂觀看待:下半年營運回暖
搶攻機器人及無人機市場!這檔股價飆上28年新高 成交量爆逾16萬天量登量價雙增王
楊宗緯摔下2公尺高舞台!傳一度昏厥引粉絲擔憂…本人親自發聲 官方聲明曝光
旺季將至!「這檔機器人」預期營運優於第二季 新品推出受市場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