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二12~週四12】
李明賢 黃揚明 詹為元 牛煦庭【鄉民監察院】完整版20250506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細膩呈現亞裔社群面貌 《喜福會》導演4月來台分享好萊塢經驗

發布時間:2025/3/26 12:04

王穎成名作《喜福會》勾勒出華人移民的家族記憶。(​Images courtesy of Park Circus/Walt Disney Studios)
王穎成名作《喜福會》勾勒出華人移民的家族記憶。(​Images courtesy of Park Circus/Walt Disney Studios)

圖文/鏡週刊

長久以來,在好萊塢發展的亞裔影人試圖突破重圍,扭轉大銀幕上被定型的族群刻板印象。國家影視聽中心4月以「尋找王穎:流動的華美電影」主題節目,帶觀眾從華人導演王穎的作品,並邀請他親臨台灣,欣賞那些逐漸崛起的多元族群敘事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安的《囍宴》、新生代導演朱浩偉的《瘋狂亞洲富豪》和關家永的《媽的多重宇宙》,華裔導演作品在世界電影的舞台持續引發話題。然而,在上述華裔影人崛起前,來自香港的王穎早在1980年代便在美國影壇發光發熱。他出生於香港的傳統華人家庭,青少年時期赴美留學,輾轉到舊金山中國城就業、採集華人故事,以極低成本完成美國首部由華人執導、講述華人故事的院線發行長片《尋人》(1982),後來更以《喜福會》(1993)聲名大噪,成為華美電影先聲。

「尋找王穎:流動的華美電影」透過系列選片,呈現美國華人社群的多元與複雜性,王穎導演本人更將親自來台參與座談活動。他的作品經常圍繞東西文化衝擊、跨族裔的交融,以及移民生活的甘苦,是摸索身份認同,也是對自我本質的探問。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尋人》描述舊金山計程車司機老喬走遍大街小巷尋找老友的故事,圖為演員王正方。(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尋人》描述舊金山計程車司機老喬走遍大街小巷尋找老友的故事,圖為演員王正方。(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王穎的首部長片《尋人》描述舊金山計程車司機老喬走遍大街小巷,想找到斷聯的友人老陳,卻意外挖出老陳在唐人社區黑幕重重的財務與政治糾紛。全片用黑色電影的懸疑敘事,細膩捕捉中國城的真實風貌,推出後深受《紐約時報》好評,更獲選為美國國會圖書館保存的「國家典藏影片」。

《尋人》與《點心》(1985)、《吃一碗茶》(1989)合稱王穎的「華埠紀事三部曲」,奠定他獨樹一格的敘事風格,以及擅長描繪親情主題的創作主題。1990年代,王穎獲迪士尼片廠資金執導《喜福會》,這部主創團隊全由東方面孔組成的得獎之作,透過四組母女的生命經歷,溫柔的勾勒出華人移民的家族記憶。

片中媽媽和女兒的對話,儘管過了30年依然經典:「多吃一點,妳太瘦了!」「妳不是才剛問我最近是不是有變胖嗎?」王穎導演透過這些人物互動的細節、價值觀的流露,讓亞裔社群真實且細膩的形象躍然而出。

王穎(右)創作生涯經歷獨立製片和好萊塢商業片廠體系,圖為《雪花與秘扇》與韓國演員全智賢(左)的工作照。(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王穎(右)創作生涯經歷獨立製片和好萊塢商業片廠體系,圖為《雪花與秘扇》與韓國演員全智賢(左)的工作照。(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本專題同步放映王穎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包括刻意跳脫華人題材、於柏林影展獲獎的《煙》 (1995) ,以及他拍攝多部好萊塢商業作品後重返獨立製片的《千年善禱》(2007)。 此外亦收錄多部與王穎作品互相呼應的美國華人電影:例如入圍奧斯卡金像獎的經典紀錄片《誰殺了陳果仁》(1987);知名作家暨《尋人》演員王正方帶有自傳色彩、捕捉昔日北京庶民光景的《北京故事》;由台灣影人鄒時擎和《艾諾拉》金獎導演西恩貝克合導、宛如紐約非法移工求生實錄的《外賣》;以及新世代導演王湘聖與阮鳳儀的連映《弟弟》(2024)與《姊姊》(2018),透過少男少女的青澀視角訴說移民家庭裡渴望被理解的成長心結。

活動期間,王穎和王正方將親自出席多場放映座談活動,《外賣》演員游子濤也將出席首週放映。此外,王穎導演更將於4月18日晚間出席大師講堂,暢談本次精選作品,並分享他在美國獨立製片及好萊塢體系工作的珍貴歷練,以及他過往和哈維凱托、鞏俐、娜塔莉波曼和珍妮佛羅培茲等巨星合作的導演經驗。

尋找王穎:流動的華美電影

 


更多鏡週刊報導
《獵人兄弟》林慶台拉票 笑稱自己不簡單「演什麼像什麼」
遊走7個角色的情感漩渦 沉浸式體驗《愛情城市》見證愛的多重樣貌
曾敬驊「全家」得獎 《我家的事》獲大阪亞洲影展「藥師真珠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