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六21~週日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台幣狂飆背後藏壓力?金融時報揭「這產業」避險恐是主因:央行操作空間有限

發布時間:2025/5/4 08:20

記者林廷宇/綜合報導

新台幣2日最終收在31.064元,強升9.53角或3.07%,創下2002年底央行公布日資料以來,史上最大單日升幅。雖《彭博社》歸因於美國經濟數據回暖、美中關係改善與美股財報利多,但據《金融時報》旗下專欄Alphaville表示,此說法過於理想化,真正驅動升勢的,可能是台灣壽險業大規模的美元避險操作。

《金融時報》旗下專欄Alphaville表示,真正驅動升勢的,可能是台灣壽險業大規模的美元避險操作。(圖/資料照)
《金融時報》旗下專欄Alphaville表示,真正驅動升勢的,可能是台灣壽險業大規模的美元避險操作。(圖/資料照)

《金融時報》指出,台灣壽險公司合計持有高達1.7兆美元的海外資產,主要集中於美國債券,這使台灣成為區域金融實力強國,但同時也面臨嚴重的貨幣風險管理問題。壽險公司長期持有美元資產,卻普遍未採取完整對沖措施,形成與台幣計價負債之間的「貨幣錯配」結構。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Alphaville早在今年初示警,台灣壽險業對美元資產的曝險規模甚至超越日本,更具脆弱性。由於台灣金融帳封閉,壽險公司難以靈活應對匯率波動,必須依賴央行提供美元流動性,整體償債能力實際上繫於「央行是否能壓制台幣升值」這一核心假設。

報導推測,此次台幣急升,很可能反映出壽險業者為降低貨幣風險而急於避險,加劇美元需求波動。理論上,各國央行可透過擴大資產操作或干預市場以控制匯率走勢,但對台灣央行而言,政策選擇空間相對有限。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