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六21~週日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腹瀉、嘔吐別輕忽,當心諾羅病毒作祟!

發布時間:2025/5/4 15:00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秋冬為諾羅病毒(Norovirus)活躍的時節,這期間因秋冬氣溫驟降及春天乍暖還寒,是流感的高峰期,也是諾羅病毒愛湊熱鬧的時節。諾羅病毒是引發病毒性腸胃炎的主要元凶,感染後可能會出現突發性的腹瀉、嘔吐、噁心、腹痛,甚至發燒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導致脫水,對年幼兒童、年長者及免疫力較低的人影響尤為嚴重!

諾羅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

諾羅病毒只需要極少量的病毒顆粒即可感染,傳染力極強,且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例如接觸受污染的食物、水源或病患的嘔吐物、糞便或門把、電梯按鈕等公共物品等,,都可能導致感染。因此,諾羅病毒不僅透過食品傳染,也容易在人群密集的環境中迅速擴散,如學校、安養機構、醫院等,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群聚感染。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 有症狀,速就醫

預防諾羅病毒,最重要的是做好個人衛生與環境清潔,建議民眾養成以下良好習慣:

1.勤洗手:
使用肥皂並以流動的清水搓洗至少20秒,特別是在進食前、如廁後或處理食材前。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2.避免共用餐具:
即使是家人,也應盡量使用個人餐具,避免交叉感染。
3.食物充分加熱:
海鮮、蔬菜等易受污染的食品應澈底煮熟後再食用。

4.環境消毒:
病患的嘔吐物、糞便應及時清理,並使用含氯漂白水(濃度約1,000 ppm)進行環境消毒,以有效殺滅病毒。

5.病患應適當隔離:
感染諾羅病毒的患者應居家休息,避免上班、上學,並在症狀消失後至少48小時後,才能從事接觸食品的工作。

一般而言,諾羅病毒感染後的症狀會在1至3天內逐漸緩解,但若出現嚴重脫水(如口乾舌燥、尿量減少、眼窩凹陷)或高燒不退,應儘速就醫治療。此外,目前尚無特效藥可直接治療諾羅病毒,治療方式以補充水分及電解質為主,避免身體因嘔吐與腹瀉而過度脫水。

諾羅病毒傳播快速,但只要落實良好的飲食與衛生習慣,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政府持續推動食品安全及疾病防治措施,呼籲民眾共同配合,從日常生活中做好預防,確保自身與家人的健康。讓我們攜手防範諾羅病毒,一起守護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本文出處:《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1022期。

【延伸閱讀】

信徒必看!媽祖進香吃平安牢記「這10件事」 防食安、避諾羅

「腹瀉」就醫近5年最高! 疾管署:逾95%為諾羅病毒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02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