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一12~週二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林楚茵 周偉航 陳柏惟 顏若芳【政治讀新術】完整版20250512

台灣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比西方還高!可從3大指標判斷 精神醫分析負面影響

發布時間:2025/5/12 17:18

異動時間:2025/5/12 17:20

記者盧逸峰/台北報導

近年來兒童青少年沉迷於網路遊戲的問題日益嚴重,令許多家長苦惱,而世界衛生組織(WHO)更在2018年將「網路遊戲成癮」正式納入精神疾病診斷;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團隊以國際通用診斷標準的「網路遊戲成癮量表」針對國內8110位兒童青少年玩家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大約為3.1%,相當於每100位玩家中就有3位具有成癮症狀,且此項數據比西方的盛行率1%還高。

國衛院針對國內8110位兒童青少年玩家進行調查,顯示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大約為3.1%。(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林煜軒分析,判斷網路遊戲成癮症的關鍵並非僅於遊戲時間長短,而是必須檢視是否出現「失控造成生活失能」;並建議依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從3項核心指標為網路遊戲成癮症的初步判斷。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煜軒指出,「無法控制的想要玩網路遊戲」、「生活中以網路遊戲為優先,而忽略掉其他的日常活動」、「即使知道網路遊戲已經影響到個人日常功能(包含健康、家庭、學校、工作等)的運作,卻還是持續玩網路遊戲」,當上述三項狀況至少持續12個月的時間,就可能達到網路遊戲成癮的程度了。

林煜軒建議家長應從「了解」孩子現實生活中的困境開始,兒童青少年沉迷於網路遊戲世界,可能與日常的需求未獲得滿足有關,像是長期家庭或人際關係不良、學習成果不佳等,當孩子出現因網路遊戲而日常作息顛倒、拒學等情形時,家長不以時間限制為手段,而是試著在生活中增加、平衡現實生活中的滿足,協助孩子回到現實世界。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任潘俊宏則說明,兒童青少年的網路遊戲成癮個案,對遊戲以外的事物容易有專注力不足的現象,也經常合併情緒憂鬱、焦慮等困擾,有許多孩子是因為在學業、交友上受到挫折,或是受到家庭內負面情緒影響,而遁逃到遊戲裡的世界。

潘俊宏提醒,由於遊戲的感官刺激,過度活化腦部成癮迴路,影響到其他心智活動發展,也可能造成孩子的思考判斷與衝動控制力變差等問題。家長若採用突然強制斷網、杜絕孩子網路遊戲等方式,常會出現親子間的激烈衝突,嚴重時孩子可能會出現自傷、自殺或暴力行為,家長在介入處理時也要小心避免情緒的激烈表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