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二12~週四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從剴剴案反思兒虐及心理健康 1歲也會憂鬱!觀察「這些」異狀強化保護網

發布時間:2025/5/14 12:30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剴剴」案在5月13日正式宣判,經國民法官與職業法官評議後判處保母姊姊劉彩萱無期徒刑及褫奪公權終身、保母妹妹劉若琳判處有期徒刑18年。在此次事件中,兒虐是最需要關注的議題,如何強化社會安全網避免破口是關鍵,另外「兒童憂鬱症」也是民眾需要關心的一部份。

在剴剴案開庭審理的過程中,曾有醫師出庭作證研判剴剴生前可能罹患憂鬱症,劉彩萱聲稱自己醫學常識不足不知道小孩也會有憂鬱症,還以為是卡到陰帶去收驚。但或許也有部分民眾對於這麼小的孩童會罹患憂鬱症感到相當意外,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廖丹瑜提醒,憂鬱症其實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雖然嬰幼兒受限於認知、語言能力等,難以用口語表達內在經驗與情緒,但可以透過多面向的觀察來察覺。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憂鬱症不分年齡 了解憂鬱症形成及影響因素

不論是兒童、青少年、成人、老人,都有可能會罹患憂鬱症,廖丹瑜臨床心理師分享自己在臨床上也曾遇過2歲多的女童有憂鬱症的情況,提醒民眾憂鬱症並非單一因素形成,大多是多重因素交互影響所致,如果能多加留意憂鬱症的危險因子,就可以加強罹病的防護網,早期發現高風險個案並進行介入與協助:

  • 生物性因素:基因遺傳、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失衡、腦部創傷或生理荷爾蒙異常等。
  • 心理性因素:負向思考模式(長期自我否定、對環境的無助感、對未來的無望感)、無法因應壓力源、童年創傷經驗等。
  • 社會性因素:面臨重大壓力事件、孤立無援的困境、身體疾病/損傷的限制等。

觀察孩子有無「這些」異狀 持續2週以上應尋求協助

不過,嬰幼兒、兒童不太會表達,周遭的大人、家長/照顧者等該如何發現孩子有憂鬱的情形呢?廖丹瑜臨床心理師表示,憂鬱情緒是一種內化行為問題,1歲的孩子受限其認知、語言能力,可能無法好好表達內在經驗,但是他們仍然可能會有憂鬱的情緒行為,若要發現孩子有無憂鬱情形,其實很仰賴照顧者對於孩子的了解和敏感度。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觀察孩子是否有持續性低落、持續哭泣、易怒外,廖丹瑜臨床心理師提到,也可以從孩子每天的飲食、作息、活動量等來觀察孩子是否有明顯的異常變化,如果排除偶發的生理性因素(如:感冒),發現孩子有情緒、 飲食、作息、活動量等異常改變且該變化持續至少2週以上,建議應諮詢醫療院所的兒童心智科醫師,或前往鄰近的心理治療所尋求專業心理師的協助。

此外,嬰幼兒與兒童在認知、語言等能力上可能有不同層次的發展,因此也需要留意不同階段的行為表現。而且,廖丹瑜臨床心理師指出,如果是遭逢受虐、忽略的兒童,可能還會同時有其他複雜的情緒行為表現,如:容易驚嚇、行為退縮、表情淡漠/麻木、情感疏離、難以被安撫、對於原本喜歡的事物不再感到興趣、抗拒學習,或對於特定人事物有強烈異常情緒等。

這些都是民眾可以多加觀察的情形,及早發現異狀讓孩子能盡早獲得幫助。廖丹瑜臨床心理師提醒,孩子是整個社會中最脆弱的族群,若能持續提升全民對兒童的關懷,並提升照顧者對於兒童發展與早期療育的心理衛生觀念,可以減少不友善的育兒環境、降低照顧者的壓力,增強保護孩子身心的防護網。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拒絕暴力,保護兒少,請撥打113、110。

【延伸閱讀】

從牙齒狀態了解兒虐跡象、兒童心理狀況! 「牙科忽視」也是疑似兒虐

孩子不打不成器?是兒虐、體罰還是管教? 當心只會造成負面影響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13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