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王義川 王瑞德 范世平 溫朗東 【政治讀新術】完整版20250515

台灣黑熊變多分布更廣 保育目標首重人熊和平共處

發布時間:2025/5/16 13:16

近年來,低海拔區發生多起台灣黑熊掠食家犬和家禽,人熊衝突漸增。林保署今天公布監測數據,台灣黑熊不但變多,分布也更廣。林保署長林華慶說,保育目標首重人熊和平共處。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16日公布監測數據,指出台灣黑熊不但變多,分布也更廣,林保署長林華慶說,主要是台灣的森林棲地已有顯著改善,未來保育目標將首重人熊和平共處。(圖/中央社)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上午舉行「台灣黑熊族群分布現況與保育」政策記者會。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華慶說,從2011年以來的監測與發現紀錄點位的統計,台灣黑熊的族群正逐年上升,不論是1200公尺以上的中高海拔山區,或是1200公尺以下的低海拔地區,發現黑態的紀錄都持續增加,甚至已到了淺山與平地,東部台9線的山腳下都有出現。

根據林保署提供的資料,2011年至2025年,全台包括目擊、自動相機拍攝、入侵通報、救傷共2034筆黑熊發現紀錄,以2018年為分界點,進行前後紀錄點位比較,2011至2017年,全台共11縣市、17鄉鎮有發現黑熊的紀錄;2018至2025年,有黑熊紀錄的行政區增加為11縣市、27鄉鎮。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海拔1200公尺以下的紀錄來看,2011到2017年,紀錄到黑熊點位有78筆,2018到2025年增加到513筆;以海拔500公尺以下的紀錄觀察,2011到2018年的黑熊點位有18筆,之後逐年增加,2025至今就有16筆。

另外,林保署觀察到,自2018年起,全台共有60筆母子熊紀錄,其中23筆出現在海拔1200公尺以下,是族群擴張指標之一。

林華慶說,林保署也從扣除自動相機拍攝與入侵或救傷通報,只以單純目擊黑熊的紀錄做比較,仍可看出黑熊族群增加的趨勢,說明低海拔地區黑熊變多,並非高山環境變壞,而是台灣的森林棲地已有顯著改善,目前國有森林的覆蓋面積是142.9萬公頃,比2015年增加近2.2萬公頃。

林華慶說,黑熊是台灣陸域最高階的掠食者,具重要生態指標,未來的保育政策首重人熊和平共處,山村部落是面對黑熊族群的第一線,也是最核心的權益關係人,林保署會持續結合在地社區協力堆動黑熊保育,輔導禽場、蜂場強化阻設施,運用科技及早預警黑熊人侵,使山村部落成為台灣黑熊保育數前線,另外落實食物管理,目前國有森區都禁止餵食任何野生動物。

野聲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姜博仁說,根據訪視山村居的回饋,居民的實際感受就是10幾年前甚至20幾年前,都不會遇到台灣黑熊,現在卻看得到,人熊和平共處的確是未來需著力的地方,因為熊是機會主義覓食者,不要讓熊習慣人類的食物很重要。

東海大學特聘教林良恭說,台灣有個迷思,以為黑熊怕人,不會傷人,是因過去台灣黑熊數量少,加上原住民狩獵,現在黑熊數量增加,安全一定要考慮,當黑熊面對食物不足時,活動距離就會變大,食物管理很重要,一旦吃到食物就產生依戀,會一直往有食物的地方接近。

(中央社)
 

top